知名中醫猝死 心臟醫解析!只能靠「1事」保命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覺世中醫診所證實,覺宗宏6月21日在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圖/翻攝自覺世中醫診所臉書)
覺世中醫診所證實,覺宗宏6月21日在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圖/翻攝自覺世中醫診所臉書)

北市知名中醫師覺宗宏行醫多年,近日傳出因突發性心臟病症去世,年紀不到40歲。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心臟病如此突然是因為逾半患者發作前毫無症狀。因為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超過50%,就可能引發突發的心臟病症,但人體須達到70%才能察覺到心臟血流不足,導致憾事不斷發生。因此,民眾只能透過健康檢查,在危險發生前及早診斷、治療,來避免遺憾。

覺宗宏的診所位於北市信義路二段,主治項目包括內科、婦兒科、針傷科、特殊治療等,未料近日驚傳猝逝噩耗,其診所昨(27日)在臉書證實,其在6月21日與家人前往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覺宗宏的友人徐國峰醫師也在臉書悲嘆,覺宗宏未到40歲就突發猝死。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曾在其臉書說明心臟病總是如此突然的原因。他表示,研究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在發作之前是完全沒有症狀的,也就是,看來健康的人突然心臟病發作,可能當場或幾小時內就離開人世,病程遠快於癌症和新冠肺炎。

劉中平表示,心臟如此重要,若有任何不適,人會盡早就醫,「為何會沒有症狀讓人感覺到?這是因為心臟病症是心臟冠狀動脈產生突發的血栓,阻塞血管,造成緊急的心臟缺氧情況,導致心臟功能不良,甚至休克。」

研究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若有超過50%的血管內壁病變,就會有突發性阻塞的危險。然而,因心臟本身的耐受性,也就是,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超過內徑的70%,才會導致血流不夠,引發心臟的胸悶、不適,提醒我們需要看醫生。也就是,血管的狹窄超過50%就可能引發突發的心臟病症,但是必須到70%,人體才能自我察覺到心臟血流不足。

劉中平說明,這就類似家中的火災偵測器,若警報器溫度設定太高,例如70度以上才開始反應,但事實上,溫度超過50度時,就已經開始燃燒了,「會讓我們平常無法知道心臟有無危險性。」因此,近兩年,醫生不斷提醒大家做健康檢查,在危險發作之前就找出病灶,及早治療。千萬別等到心臟痛起來才開始治療,導致憾事不斷發生。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吃蘑菇「妹妹」會臭炸?婦科醫解答了:2水果真會變甜
年過40易飄「老人味」 多吃6食物!還能排毒
牛排「黃金熟度」曝!完美吸收蛋白質 長出大肌肌
獨家/不只湯池 這裡「菜花」病毒多?!泌尿醫:我超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