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技大廠執行長膽管癌驟逝 早期無明顯症狀!肝基會呼籲「舊」台灣人務必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

台灣半導體先驅、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2024年4月初因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是膽管癌,雖然接受治療,但仍在5月17日晚間辭世,享壽75歲。從發現到離世僅短短一個多月,令人震驚。據媒體報導,吳國精雖然重視養生,但從不做身體檢查,從已知的資訊推測,吳國精的膽管癌恐已存在好多年。

膽管系統分布在肝臟內外,在膽管系統的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膽管癌。由於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膽管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如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症狀,多半已是晚期,常合併膽管阻塞。而臨床7成以上的病人發現即晚期、無法開刀,過去只有化療的選項,治療相當辛苦、療效也有限,因此又稱「隱藏版癌王」。


幸好近年無法手術的患者除了傳統化療之外,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也有相當令人雀躍的進展,對付膽管癌有更多新武器。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科部主治醫師林宗哲於《好心肝》雜誌受訪指出,一旦發現膽管癌,手術是最優先的選項,若是在可開刀邊緣的腫瘤,可在開刀前進行化療加放療的導引性治療;如果是晚期患者,目前膽管癌第一線國際標準治療是複方化療,但也有臨床試驗顯示在第一線化療合併免疫療法,可有效提升膽管癌病人的存活率。


在第二線治療上,膽管癌患者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找出50%的變異基因,也有可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使用,尤其是FGFR2基因的突變,比例約占所有膽管癌病人的10~15%,與之對應的其中一款標靶藥物pemigatinib,腫瘤反應率達4成,存活期可拉長到17個月。此藥已於2023年5月獲得健保第二線治療「暫時性給付」。

膽管癌的發生原因不明,但與B型肝炎的感染有密切關係,從已知的資料顯示吳先生雖然血液中沒有B型肝炎帶原,但有B型肝炎抗體,表示他與大部分舊台灣人一樣(在民國73年以前出生,尚未施打B肝疫苗的年代),之前曾經是B肝帶原者,也許在他自己產生B肝抗體前,肝臟組織因為B肝病毒的影響而有各種發炎變化,埋下日後演變為膽管癌之因。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有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還在就可以照常工作,因此肝基會沈痛地呼籲,凡我舊台灣人一定要像監理所管理舊車一樣,每半年體檢一次,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造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