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帶著你的偏見,投票去!

(作者鄭春鴻為今年春天將在松山社區大學開設一門課「生命故事創作班」,已開始接受報名。請電洽松山社大02-27475431)

明(11)日,我們要選的台灣總統,你是用你的理智還是用你的「偏見」去投票呢? 西諺說 : 「真實的最好朋友是『時間』,最大的敵人是『偏見』,最長久的夥伴是『謙虛』。」我們在文字言詞上看到的「偏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負面之詞。「偏見是否都無益嗎?」( Is Bias always bad ? )心理學家湯姆•格里菲思(Tom Griffiths )問讀者。他答道 : 「偏見並非總是無益。事實上,對於某些問題而言,提供更好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有所傾向。」格里菲思是加州柏克萊大學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主任。

我們幾乎每天都面臨一系列難以抉擇的問題。在一天或者一生的時光裡,哪些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我們對雜亂無序的容忍底線是什麼?新的活動與熟悉並喜愛的活動之間如何平衡,才能取得令人愉快的結果?為這麼多天天紛至沓來的選擇,我們靠的可能就是「偏見」,因為「理智」來不及去「計算」這些必須立刻決定的事。

法國神學家、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說:「人是多麼的虛幻啊!是多麼的奇特、多麼的怪異、多麼的混亂、以及多麼矛盾的主體,既是一切事物的審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貯藏所、又是不確定與錯誤的淵藪,是宇宙的光榮兼垃圾。」帕斯卡所描述的人類以及世界,經過了400年,改變了多少呢?看來是「自古已然,於今尤烈」。

在這「宇宙的光榮兼垃圾」的地球上,「偏見」看起來是件糟糕的事情。我們總是將理性等同於客觀。人們面對難題時,一個理性主體似乎不應該傾向於某種答案。但是當人們所做的決定和判斷都有失偏頗時,我們就開始質疑人類的理性能力。

「偏見」被認為是一種缺乏判斷力的觀念,但這可說是人對自己的「否定」。因為,全世界的兒童在他們能夠做出判斷之前就被賦予觀念。有一些普遍存在和必然存在的「偏見」甚至得以形成「美德」。每一個國家裡的兒童在他們能懂得善惡之前都被教導尊重和熱愛他們的父母、偷竊是犯罪、 以及喜歡撒謊是一種惡行。因此,偏見可能是會很有用。但是通過「偏見」最有用的是你偶爾會遇上真理。比如,你會尊重一個穿著特定服飾、行走和談吐都十分凝重的人。只因為你的父母曾經告訴過你要向這種人鞠躬。你尊重他的「刻板印象」遠在你還不知道他是否配得上你尊重之前。當有一天,你察覺到這個人原來是一個好自矜誇之徒。你對尊重的東西轉為輕視,然後「偏見催生出判斷」,你就遇見真理了。

歷史不斷重演 偏見永存世間

我們得力最豐盛的「偏見」之功,最多的是那些好發智慧之語,尤其愛說反諷言詞的偉大文學家、哲學家。因為他們的「偏見」點亮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更清楚人間的真善美。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嘲笑「偏見」無人能比。他說 : 「他只有一隻眼,而一般的偏見則認為兩隻眼有利。」(He had but one eye, and the popular prejudice runs in favour of two.) 偏見之所偏,當然偏不在眼,而是心偏了。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1842 -1910)) 也認為人對偏見是無可招架的。他說 : 「許多人,當他們只在整理自己的偏見之時,以為是在思考呢。」(A great 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thinking when they are merely rearranging their prejudices .)

偏見,要等到甚麼時候才會消失呢?別傻了!它不會消失,他會與人類永垂不朽。黑格爾(G. W. F. Hegel,1770-1831) 不是說了嗎?「 我們從歷史認識到:我們並未以史為鑒。( 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we do not learn from history.) 這可不假,倘使我們果真能夠從歷史學得一些真理,又怎會有History repeats itself ,歷史重演的事情不斷出現?相信我,我們這些承認自己有偏見的人還有得救的機會;最值得憐憫同情、需要幫助的是佔人類大多數的「沒有意見」的人。因此,安心地,明天,帶著你的偏見去投票吧!去履行你做為一名「偏見物種」人類的民主洗禮吧!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