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世大運男籃中華勝中國 十年一勝的意義

兩岸特殊的政治情勢跟共同信仰的國族主義,運動場上的對決、尤其是球類運動的對決非常容易被操縱成國家榮譽之爭。(圖:大專體總)
兩岸特殊的政治情勢跟共同信仰的國族主義,運動場上的對決、尤其是球類運動的對決非常容易被操縱成國家榮譽之爭。(圖:大專體總)

成都世大運開賽三天,最令台灣球迷意外的大概是分組預賽二連敗的男子籃球隊,居然在最後一場以13分的差距擊敗地主中國大陸,雖然仍然無緣八強但還有機會挑戰隊史在世大運的最佳名次。前面輸立陶宛30分、輸巴西58分,但這一仗讓總教練劉孟竹一夕之間由黑翻紅,也讓台灣球迷吵翻天,對岸球迷罵翻天。

由於兩岸特殊的政治情勢跟共同信仰的國族主義,運動場上的對決、尤其是球類運動的對決非常容易被操縱成國家榮譽之爭,過去中國大陸的整體資源遠勝台灣,亞奧運通常只能看著五星旗不斷飄揚的台灣球迷自然把這場難得的團隊勝利放大成「十年一遇」的台灣奇蹟。但也有另一派球迷認為對岸並沒有派出最佳陣容,堂堂世大運連轉播都沒有,顯示根本不重視,自家人不必沾沾自喜。

大陸球迷則認為輸給「省隊」真是奇恥大辱,並且點名批鬥總教練陳磊,說陳磊的清華今年打亞軍,冠軍廣州工業大學的于廣龍反而沒當上主教練,而且冠軍隊只有一個陳國豪入選;陳磊的臨場調度前兩場輸給立陶宛跟巴西時就已經飽受批評,三連敗更是罪無可赦,五個先發用了三位清華球員,卻讓已經入選中國隊大名單的祝銘震跟CBA明星球員張寧坐板凳。其實世大運兩度延期,清華今年雖然輸給廣工,但之前也完成三連霸,更早還中斷了北京大學的三連霸,陳磊在球員跟教練時期各拿三座冠軍,資歷完整也不多見。

但如果說重用子弟兵是一種罪,陳磊不過只選了四位清華體系的選手。相較之下,中華隊的劉孟竹教練選的自己人更多;由於同時間的瓊斯杯跟奧運資格賽,這支世大運隊其實只是今年夏天四支掛上中華男籃隊名號的其中一隊,譬如已經入選亞運培訓的阿巴西、曾祥鈞、盧峻翔、周桂羽,及白隊的陳又瑋、馬建豪等等,都符合世大運的年齡跟學歷要求,但是籃協的選訓委員決定四隊名單不重複不支援後,總教練劉孟竹從自家的能仁家商、健行科大跟台鋼獵鷹體系選了七人,加上T1海神支援前中後三位成軍。跟台北世大運時等同國家二隊、還請來外籍教練長期培訓的資源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世大運的年齡跟學籍限制,加上各國參賽態度不同,原本就很難當成國家隊實力的指標。美國從2015年後甚至直接指派單一大學隊參加世大運,不過還是靠堪薩斯跟克萊姆森拿下最近四屆男籃的兩次金牌,本屆則是圖蘭(Tulane)大學,在NCAA強度排名百名外,但美國不會因為世大運的成績好壞而改變世界首強的本質。本屆巴西卻以入選世界盃的NBA發展聯盟球員帕契可(Caio Pacheco)領軍,立陶宛則排出八位國家隊大名單球員打世大運,強度跟海峽兩岸球隊實在不同等級。

中國男籃也並不特別在意世大運成績,2013喀山24隊倒數第三,2015年七場只贏一場第16名,台北世大運根本不派隊,上屆拿坡里六場贏一場第14。其實中國大陸官方籃協一直把職業球隊跟學校校隊分開,有天分的籃球員早在青少年時期進入俱樂部梯隊長期培訓。大學生聯賽CUBA頂尖球員的身材條件天分不差,但因為以學業為主,無論高中大學練球質量遠不如俱樂部的青年隊,球技沒有職業球員純熟,養成期也更晚。

今年的成都世大運因為是地主,其實組隊相對認真,12人名單已經排出八位進入CBA的前大學球員、包括兩位選秀狀元王嵐嶔跟陳國豪;只是中國籃協直到2015年才開辦選秀會,主要目的是讓CUBA以及港澳台球員乃至素人與CBA接軌,第一流的年輕球員仍然不必透過選秀就能升上職業隊,因此選秀狀元並不是同年齡最優秀的選手,最多只是當屆最優秀的大學生。

競技運動的本質是競爭,但世大運並非國際賽主要戰場,評估球隊實力必須客觀。即使上場仍然求勝第一,球員的企圖心也值得肯定,劉孟竹擅長的快速傳切風格、游艾喆跟高錦瑋才華洋溢的演出帶來希望,但下場開心一個晚上就好,部分媒體跟球迷不理解世大運的比賽性質,或許吹捧可以捧出流量增強自信,但如果認為這場比賽的勝負代表海峽兩岸籃球的彼消我長就太過樂觀。十年前中華隊在亞錦賽擊敗中國大陸重返睽違20年的亞洲四強也曾讓台灣球迷揚眉吐氣,但十年來整體籃球環境並沒有因此而改變,男籃培訓毫無章法,職業聯盟只求速成,整體實力跟奧運或世錦賽早已漸行漸遠,差距不只一個世代。打敗中國大陸或許對部分主力球員未來身價有所幫助,但台灣籃球要跟上世界甚至對岸,需要的不只是這一勝。(陳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