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糖尿病新藥 3人獲唐獎生醫獎

唐獎教育基金會19日在台北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執行長陳振川(左起)、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李弘元出席。 (中央社)
唐獎教育基金會19日在台北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執行長陳振川(左起)、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李弘元出席。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唐獎是工研院院士尹衍樑在2012年成立,為了鼓勵全球具有創新、卓越貢獻的行動者,被外界譽為「東方諾貝爾獎」。其中,「生技醫藥獎」得主於19日揭曉,由3位發現促胰島素因子的科學家獲得殊榮,預估有上億名糖尿病以及肥胖患者因而受惠。

唐獎教育基金會19日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由3位科學家獲得殊榮,分別是美國哈佛醫學院退休教授喬爾哈本能(Joel F. Habener)、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3位得主突破性的發現是第2型糖尿病新藥問世的關鍵,為人類健康做出巨大貢獻。

唐獎生技醫藥獎共同獲獎人之一、哈佛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成因獲獎,他指出,類升糖素(月生)(月太)(GLP-1)可能應用於多項疾病醫療。(中央社)
唐獎生技醫藥獎共同獲獎人之一、哈佛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成因獲獎,他指出,類升糖素(月生)(月太)(GLP-1)可能應用於多項疾病醫療。(中央社)

中研院院士龔行健表示,當人類進食後血糖會增加,在正常情況下,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會促進細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或是將血糖轉化為肝糖儲存備用。但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問題就出在胰島素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導致血糖過高,容易引發器官病變。

然而,腸道分泌的「腸泌素」具有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作用。3位科學家發現了腸泌素「GLP-1」、找到GLP-1發展成糖尿病藥物的關鍵,並提出報告指出GLP-1具有抗肥胖的潛力,由於這非凡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最後為全世界帶來效果極佳的重磅藥物。

龔行健說,根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5億人罹患糖尿病,有10億人為肥胖者,專家預測,到2035年的時候,全球將有50%以上的人會超重以及有肥胖症。這類的藥型不但可以治糖尿病,也可以治肥胖症,可說是一箭雙雕。

唐獎教育基金會指出,目前至少有13種GLP-1相關藥物,已被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糖尿病或肥胖;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稱讚,這類藥物能夠從源頭調控胰島素,這是相當重要的突破,而且過去幾十年來,從來沒有任何單一藥物能同時調控胰島素又控制食慾,甚至能對心臟、血管、神經細胞、腎臟細胞產生保護作用,此研究發現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