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飛彈 受制美國

(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中科院研製射程可達800公里的增程型雄二E飛彈,已開始小批量部署;從雄二E到增程型歷經4任總統,研製超過超過20年,這型用於「源頭打擊」的飛彈,已成國軍反制武器的代名詞。

雄二E巡弋飛彈開始研製時,美方是阻力而非助力。最初研製用來做雄二E的「鯤鵬引擎」,只能轉10分鐘,團隊戲稱為「十分」滿意;鯤鵬引擎的超合金零件鑄造,因金屬熱處理熔解容易,但冷卻速度難以控制,一旦做不好就會有裂痕瑕疵,剛開始拿的是美國技術手冊來作,怎麼作都作壞,全失敗,後來才發現這是美國故意,在研製階段,美國可說是亦敵亦友。後來,有人在大陸找到1本上海金屬工業研究中心飛彈零件材料所出的書,團隊如獲至寶,解決研發瓶頸。

在2004年前,雄二E原型彈5次試射都失敗,陳水扁總統換了中科院院長與計畫總顧問後才突破,2008年阿扁卸任前,總算試射成功。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任後,隨即優先要求國安會與軍方報告巡弋飛彈研發進度。總統大選前,馬英九與國民黨對研製巡弋飛彈的態度係保持模糊空間;經過研討,馬英九認為巡弋飛彈仍有量產與部署必要,唯以攻擊中共沿岸軍事目標為主,遂決定依當時600公里射程的構型,編列預算正式量產雄二E飛彈,成為國軍最重要的反制武器。

雄二E飛彈量產數量約250到300枚,最早部署在直屬國防部的飛彈指揮部,後改編至空軍。除了下令量產雄二E,馬英九還同意國軍進行精進的新研發案,即是增程型的雄二E飛彈,射程約達800公里,並以提升精準度為首要。唯馬總統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增程型彈的研製,有段時間曾放慢腳步。

等到蔡英文總統上任,認為已量產的雄二E飛彈性能很好,能有效對付大陸沿岸軍事目標,全力支持增程型的研製。同時,川普政府大打台灣牌制中,想買什麼武器,美國幾乎都給,合理推斷,美方非旦未阻繞我研製增程型彈,極可能支援了關鍵零組件或技術,讓它可以小批量部署。

中科院早年研製雄風飛彈過程,受限國際因素,其實就是美方態度,有些關鍵零附件是商規而非軍規,可靠度一直被懷疑,雖然2016年發生雄三飛彈誤射事件,證實飛彈精準度與性能 ,但與美軍魚叉飛彈的精度、妥善率、穩定度、成熟度相較,自是不同。此外,為防止戰時相關國家關閉衛星導航系統,導致飛彈找不到目標,雄風彈體裝設有2種不同衛星導航系統替換。假如,增程型雄二E飛彈真有美方相助,關鍵零組件是軍規,就不必擔心戰時被切掉GPS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