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共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前飛官:開放頻率占用干擾

烏俄戰爭中,俄羅斯透過強化GPS干擾,降低烏方精準導引砲彈效益,前飛官、國防院委任助理研究員高志榮近日便指出,這類「導航戰」近年已常態化,中共對此全力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確保導航服務「自主可控」;他建議,我方可開放頻率民用,以干擾敵方導航,又或是透過干擾GNSS訊號,強化我關鍵基礎設施防護。

該份分析由高志榮及國防院助理研究員杜貞儀撰寫,並發布於國防院網站上。分析指出,所有太空發送的衛星無線電訊號,傳至地面其訊號強度均大幅衰減,亦容易受地面更強力發射源所干擾。無論破解北斗導航及雙向通訊的訊號編碼模式,還是建置大功率干擾系統,所耗時間與研發成本甚鉅,不易大範圍部署。

高志榮說,可透過活化頻譜分配,開放北斗工作頻段提供民間各項無線通訊申請運用,藉由功率更高的地面發射源,合法占用頻段,以壓制我境內北斗設備的訊號收訊,既阻絕違法使用,也降低共軍依賴北斗系統的精準導引武器,對我各目標攻擊。

另外,針對重要關鍵基礎設施,可評估干擾GNSS訊號來強化防護。但須留意GNSS除提供定位與導航,以訊號進行定時也是許多關鍵基礎設施依賴的服務。

高志榮表示,可研究如何破解上傳鏈路,回報我方多定位位置模擬訊息給中方地面監控站,使其顯示器上接收過量訊息,影響辨識作業,甚至令系統飽和。

他並示警,北斗系統除軍事戰略價值,近年更致力開發各種衛星服務使用需求。北斗系統可能藉這些訊號資料建立我境內發射源與往返時間之資料庫,以作為定位輔助與校正依據。由於使用需求仍在,難以根絕北斗民用設備於我境內的違法使用,應思考有效管制作為,或開發更經濟、滿足需求的合法解決方案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