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喝酒臉紅表示肝很好迷思 專家:無法代謝造成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6日電)不少人以為喝酒臉紅表示肝功能很好,但專家提醒,這其實是酒下肚後代謝成一級致癌物乙醛,身體又缺乏解毒酵素的「酒精不耐症」,且在台灣盛行率達近5成,為全球比例最高。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自民國108年起,發起以每年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衛生福利部與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及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今天共同辦理「無酒週啟動記者會」,宣布將至熱門旅遊景點辦理衛教宣導與專題演講等活動。

馬偕醫學系講師邱美妙並率領8名醫學院學生組成的服務隊介紹「酒精不耐症」,只要將沾有烈酒的OK繃黏在皮膚上,若15分鐘後皮膚有變紅情況,就有7成以上機會表示患有酒精不耐症。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說明,民眾常以為喝酒臉紅就表示酒精被代謝掉了,表示這個人肝功能很好,多喝酒也沒關係;但這其實就和貼烈酒OK繃一樣,是酒精在身體內代謝成一級致癌物「乙醛」,身體又因遺傳缺陷缺乏乙醛去氫酶,導致肝臟遲遲無法把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進而引起微血管擴張。

陳哲宏說明,全球總人口約8%有此基因缺陷,也就是罹患「酒精不耐症」,其中東方人比例較高,台灣又是全球盛行率最高達49%,因此即使國人飲酒量遠比歐美國家少,受飲酒危害卻更高;從數據來看,因飲酒造成癌症的比例,在歐美國家約每25人會有1人,但在包括台灣等東亞國家,卻高達1/10。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只要在個人安全量內,喝酒可以保護心血管」也是常見飲酒迷思,酒精和乙醛都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明訂為一級致癌物,因此不論有沒有酒精不耐症,都不該喝酒,揪團聚會時也要盡量避免,若有酒癮,則建議尋求專業管道戒酒。

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指出,酒精會導致包含消化道所有癌症、女性乳癌等共7種癌症;且飲酒在心理上會增加3.6倍憂鬱症風險,自殺率更可增加6到10倍,在心理或生理健康上都造成國家社會巨大影響;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酒精相關醫療支出就高達新台幣36億元,整體經濟損失更高達534億元。

對抗酒癮,衛福部去年底成立「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半年多來已累積服務約400人次,轉介就醫82人;衛福部並有提供酒癮患者治療補助,每人每年補助額度最高為新台幣4萬元。

(編輯:李亨山)1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