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激增,新冠又來了?新病毒株再加1,去過「這兩地」要小心

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6波流行期,預估8~9月後才會下降。新病毒株JN.1、KP.2、KP.3接連出現,疫情真的會隨著氣溫「燒起來」嗎?

6月4日~6月10日國內新增328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5月底~6月初相比多出263例。目前台灣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仍是JN.1,占64%;KP.2在國內占10%;KP.3則占9%。

感染KP.2、KP.3症狀有差嗎?4大原因讓疫情在夏天升溫

感染KP.2、KP.3等FLiRT變種病毒,常見症狀有:腹瀉嘔吐、呼吸道症狀、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畏寒及嗅味覺喪失等,與JN.1等病毒症狀沒有太大不同。感染KP.2與KP.3兩病毒潛伏期約3~4天,確診後復原時間則為1.5週~2週左右。

不少人認為新冠肺炎等傳染病在夏天可能會有趨緩,但其實不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台灣這次的疫情在夏天升溫,其實與4個原因脫不了關係:

1. KP.2與KP.3病毒傳播力變強,導致民眾更容易感染。

2. 口罩令於5月19日全面鬆綁,增加病毒傳播機率。

3. 赴歐美留學等民眾返台,將新的病毒株帶回台灣。

4. 台灣春夏多雨,民眾較不易在戶外活動,待在密閉的室內空間增加病毒傳播機會。

雖然今夏疫情再升溫,但相關症狀與復原時間和過去差異不大。圖片來源 / Freepik
雖然今夏疫情再升溫,但相關症狀與復原時間和過去差異不大。圖片來源 / Freepik

全台口罩令解除,原先要求強制配戴口罩的醫療院所與照護機構,也改為建議配戴,黃高彬表示:「可能確診者到醫院看病,跟對方搭同一台電梯就中了。」此外,因新冠肺炎已被調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沒有專門的病房收治,確診患者可能會在不同科的病房內,讓病毒更容易傳播。

傳染力更強但多為輕症,初期快篩陰問題可能出在試劑

這波確診人數入夏後增加,疫情有升溫趨勢,有醫師表示「疫情燒起來了」。不過黃高彬認為,這波病毒傳染力更強,是讓確診人數增加的原因,但多數患者仍為「輕症」,治療方法也沒有太大改變,沒有所謂疫情大爆發或燒起來的程度。

台北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顏盟修則表示,目前常見幾種變異株雖然名稱不同,但症狀及兇猛程度大同小異,並未變得比較嚴重。除了新冠病毒外,近期幼童就診也常見黴漿菌、B型流感、腺病毒等感染。

另外,近期不少民眾反應,這波疫情確診初期除低燒多日外,使用快篩也只測出陰性結果。對此黃高彬表示,雖然快篩試劑過期2個月內仍可有效檢測,但部分民眾、醫院及診所的試劑可能放了更久,導致檢測結果準確度不足。此外,顏盟修說明,若家裡幼童疑似確診,會先請家長自行在家替小孩快篩,但很多人因小孩怕痛、快篩棒戳得不夠深,就有可能出現已經確診但測不出陽性的狀況。

近期不少民眾懷疑確診卻快篩陰,醫師指出可能與使用試劑已過期一陣子有關。圖片來源 / Freepik
近期不少民眾懷疑確診卻快篩陰,醫師指出可能與使用試劑已過期一陣子有關。圖片來源 / Freepik

新病毒株再加1,「XDV.1」中、港確診增加中

雖然各國對急起直追的KP.2與KP.3病毒提高警戒,但新冠病毒突變快,在中國及香港已經又出現另一種名為「XDV.1」的病毒株。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指出,JN.1系列變異株亞型共有47種,XDV.1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國及香港境內,感染XDV.1的患者數有增加趨勢,但該病毒株的傳播力、致病力及免疫逃脫力仍和JN.1不相上下。

黃高彬表示,觀察XDV.1的確診人數,香港有超過中國的趨勢,未來有機會成為KP.2及KP.3外另一流行病毒株。不過因症狀和JN.1相同,在治療上維持過往治療方法即可,無需過度擔憂。他強調,一般身體健康的民眾感染現階段的新冠病毒株,基本上以輕症為大宗,但若為「高齡者」、「有糖尿病、腎臟病等共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危險族群仍須多加留意,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維持勤洗手習慣降低染疫風險。

針對先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缺藥傳聞,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該藥屬於條件性用藥,庫存足夠,若醫療院所有需要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請。黃高彬則表示,莫納皮拉韋藥性較差,目前臨床上多改用「倍拉維(Paxlovid)」治療。

延伸閱讀:

食物中毒怎麼辦?7大食物中毒症狀+緩解6招一次看

臥蠶、眼袋差在哪?解析臥蠶眼妝怎麼畫、臥蠶醫美方法

不怕買貴!自費醫材全台核價一站可查,最快年底試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