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週德國登場 綻放臺灣文化熱力

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文化部推動「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臺灣藝術週」系列活動今(20)日在德國巴姆施泰特(Barmstedt)登場,以「藝術光點」為題,為期近兩個月,活動至9月15日,集結臺灣4名藝術家參展,以不同媒材及主題創作,持續綻放臺灣文化內涵熱力。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今年與德國柏林臺灣協會合作,以詮釋「台灣文化」為目標推動「臺灣文化光點計畫」,邀集德國多所文化機構,分別從電影、文學、音樂、藝術等面向呈現臺灣,繼5月舉辦3場音樂盛宴後,新登場的「臺灣藝術週」便是其一成果。

柏林臺灣協會攜手「三號工作室畫廊」(Galerie Atelier III),推出「臺灣藝術週」系列活動,這個當地重要非營利性藝術協會,長年致力協助發展當代藝術,每年選定1個國家作為主題,舉辦文獻展示、講座、音樂會,今年以臺灣作為2024年展出主軸,凸顯臺灣近來國際聲量的提昇。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德國近年對臺灣的關注明顯提昇,希望藉由「臺灣文化光點計畫」搭建平台,以藝術為媒介,與當地藝文人士及組織、民眾交陪,分享臺灣豐沛的文化面貌,進而開拓未來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

「臺灣藝術週」展出4位臺灣藝術家的創作,包含絲綢印刷藝術家柴喬軒的《Wartenau 21 Hamburg》,以漢堡住屋為題,探討「家」的概念與「歸屬感」的意義;裝置藝術家莊毅柔的裝置作品《開門七件事》,展現臺灣的生活哲學。

畫家許珮欣的現地創作,膠彩與混合媒材作品《房屋的景觀》,詮釋歷史時空中人類與空間所產生的微妙聯繫;素負盛名的插畫家幾米系列作品,將獨立展間展出《藍石頭》插圖、《地下鐵》插圖。

除此,活動也同步呈現德國的攝影師朗曼(Detlev Langmann)「遙遠的臺灣卻又如此親近」攝影展,展出他鏡頭下的寶島風情;以及邀請專注於臺灣研究的漢學家博斯肯博士(Dr. Gerd Boesken),於7月24日、8月8日進行兩場講座,分享他2023年的臺灣環島之旅,同時呼籲捍衛臺灣自由的重要性。

德國攝影師朗曼作品「臺灣人有自己的腦袋」。(文化部提供)

臺灣裝置藝術家莊毅柔作品《開門七件事》。(文化部提供)

臺灣畫家許珮欣作品,膠彩與混合媒材支現地創作《房屋的景觀》。(文化部提供)

臺灣絲綢印刷藝術家柴喬軒作品《Wartenau_21_Hamburg》。(文化部提供)

「臺灣藝術週」系列活動20日德國巴姆施泰特登場,近兩個月活動,以「藝術光點」為題,集結臺灣4名藝術家參展。(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