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學位論文淪為選舉攻防工具是國家大不幸

先進國家的在職進修是很好的制度,移植來台灣就變了質,高等學府轉型為學店,變相販賣學位。

自從《管子》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之後,士農工商便成為社會對職業的等級區分,居於首位的讀書人,其身分地位明顯優於農夫、工人和商人,不僅因其讀書明白事理,更因「學而優則仕」,可以管理眾人,更可以為國為民奉獻心力,因此備受國家社會的器重,與讀書人密切相關的教育事業也因而受到國家的重視。但時至今日,教育的本質發生極大的變化,許多光怪陸離的亂象不僅破壞了教育的體制和公平,淪為權貴晉身的階梯,更成為選舉攻防的利器,實乃國家之大不幸。

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檢討起來,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所造成的所謂「一屍五命」效應,是不可忽視的關鍵之一。但論文抄襲風波並沒有因選舉結束而停止,不但擴大蔓延,而且發展成群聚效應,被撤銷學位者以綠營居多。林智堅之後有南投縣議會議長何勝豐,前立委蔡壁如,立委蔡適應,前桃園市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如今再加上風頭上的蔣絜安和潘孟安兩人,足見政治人物對於學位渴望之殷切,卻對於學習、研究之輕忽,破壞國家教育體制與公平,孰令致之?

古代教育並不普及,能夠讀書的都是富貴人家居多,貧寒人家為了脫貧翻身,只能節衣縮食想盡辦法讓子弟讀書致仕。但現在除了普設大學造成大學生素質低落的弊端之外,原本政府想要讓已經出社會卻有心繼續進修者能夠回到校園深造,因而特別設立研究所在職專班,後來卻成為混學歷、混文憑的巧門,在職專班成了大學收取學費、擴張人脈的學店,尤其政治人物趨之若鶩,對素有「聲望」的名師,更是群聚麾下,論文「近親繁殖」,從近來出事的政治人物身上,便可見一斑。

近日遭報論文抄襲的蔣絜安、潘孟安,兩人都是民進黨重要人物,都是雙碩士,所涉論文抄襲及學位撤銷事件影響甚鉅。蔣絜安是民進黨前客家事務部主任、前立法委員,台大國發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灣桃園市客家政策推動成效之研究》,遭台大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認定抄襲確定,且已達情節重大程度,予以撤銷學位;另其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二○一四年《當代客家女紅意象建構及其行銷》論文,則爆出由下屬代筆情事,目前正調查中。

潘孟安是屏東縣前立委、前縣長,目前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操盤手,其二○一○年高師大成教所論文《墾丁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旅遊體驗、旅遊滿意關係之研究》,遭控抄襲程度達百分之五十四,日前高師大指出其論文有瑕疵,到未達撤銷學位程度,另一篇論文則為其二○一五年台大國發所論文《屏東縣不同都市化地區之長期照顧需求與發展研究》,目前尚未傳出涉及抄襲,但台大國發所碩士在職專班亦引人遐想。

臺灣政治人物涉及論文抄襲者眾,損害國家教育根基至為嚴重,而大學自甘墮落,淪為政治人物、有錢人套取文憑的學店,更是難辭其咎。學位論文抄襲的弊端,除了最終產出論文的品質不佳,過程中的剽竊、取巧、把關不嚴謹,影響研究風氣,且造成人品低劣,有礙社會觀瞻,更淪為政治鬥爭工具,這是國家大不幸,主管部門再不重視與改革,國家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