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CPI角度來為大陸經濟把脈

工商時報【本報訊】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大陸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只比去年同月上漲2%,此上漲率是近4個月來的新低點。CPI如此的表現,就大陸整體經濟而言,究竟是好事或壞事?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加以把脈一番,也可順便給大陸政府提供一些政策建言。 CPI上漲率是總體經濟的重要「溫度計」,它的數值偏高或偏低都不好,偏高表示居民生活成本支出壓力過重,社會上難免出現不滿情緒;偏低則象徵民間消費活動趨冷,社會上有通貨緊縮傾向,廠商生意難做。因此,大陸8月CPI上漲率之降到2%的階段新低,確實值得關注。 其實,今年年初以來,各月份的大陸CPI年上漲率,已經頻頻開出低數值,其中最低的是4月份,只有1.8%,次低的是2月份和8月份,都是2%,其他各月均在2.3%到2.5%之間。其中,8月份數值之頗受重視,乃因其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顯現了新一波的走低趨勢。原本5月份CPI年上漲率,已從4月的最低位回升到2.5%,接下來的6月和7月,都是2.3%,未料8月數值又顯著挫低,且有了「向4月低位看齊」之勢。 由此看來,今年會是「十二五規劃」自2011年實行以來,大陸居民消費物價上漲率最低的一年,全年數值勢必顯著低於去年的2.6%。這也表示今年大陸整體消費並不熱絡,因而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力道,也有所侷限。 今年大陸消費物價上漲率之偏低,可以拿另一個權威數據來作佐證,就是今年3月舉行之「兩會」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揭示今年CPI年上漲率控制目標,為3.5%左右;至於全年GDP增長率,則為7.5%左右。這兩個數據是相互搭配的;CPI年上漲率3.5%,是GDP年增長率目標7.5%的「配套條件」。而年初以來各月CPI實際上漲率,常掉到上述控制目標的「一半多一點」,顯示今年大陸經濟增長,會受消費動能不足所累,要達標難免吃力。 然而,今年消費物價上漲率之顯著挫低,卻也帶給大陸政府很多的「施政優勢」,首先是會帶來「安定民心」的優勢。因為大陸老百姓多年來,飽受物價上漲之苦,一般認為,10年來大陸消費物價已上漲1倍以上,這使「工薪階層」普遍感覺,生活越來越艱辛,社會民怨因而升高。如今消費物價漲幅縮減了,老百姓會心平氣和一些,當然有利於大陸政府達成穩定社會目標。 更何況,當前中共中央正在大力反腐倡廉,及嚴格執行節約政策,這也會影響消費物價的變動。如果有具體事實證明,今年以來大陸消費物價上漲率之降低,和官場減少貪污浪費有密切關係,則中共上述政策舉措的聲望就更大,因其不但改善了官場作風,又能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必將得到社會更大的肯定。 除此之外,CPI上漲率的降低,也使貨幣政策的迴旋空間加大。近年來大陸物價上漲壓力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偏於審慎保守,乃是近年大陸經濟增長逐步趨緩的重要原因;同時,大陸股市低迷,房市景氣高峰滑落,也和貨幣政策「放不開」有密切關係。 如今,CPI上漲率挫低了,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運作彈性相應加大。該行當前已採行「定向調控」政策,即對特定產業、部門實行貨幣寬鬆舉措,給予金融支持。至於下一步,應該可以採行更積極的作為,包括全面調降存款準備率,乃至適度降低銀行存放款利率等。這對今年大陸經濟增長之達標,將會頗有助益,也將是投資市場的一項利多。 但我們認為,人民銀行放鬆貨幣的舉措,仍要有限度,只要能穩定CPI上漲率,避免它直直落及造成通貨緊縮,已經足夠;切莫過度放寬貨幣,而導致以往物價步步走高形勢死灰復燃。老百姓生活的安定,應是當前大陸黨政系統的首要施政目標。如果今年大陸GDP增長率目標,能在消費物價穩定情況下順利達成,相信大陸社會矛盾會顯著減少,經濟後續發展勢頭也會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