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府應擬定弱勢族群房市政策 推平價住宅

央行日前祭出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針對六都與新竹縣市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調降至六成,但營建股日前卻不降反升,造成打房是「越打越紅」,有網友對於這樣的政策,譏為「打房終究是一場笑話」、「營建不能移」,而限貸六成也就是以後買房自備款需要更多,有民眾坦言「連第一間房子都不見得買得起了,還有錢買第二間房?」,更有民眾認為「這是有利於有錢人的政策」,因此政府所推出的打房政策,究竟是站在建商、有錢人的立場?還是真正為能解決弱勢經濟民眾無力購屋的困難,值得政府進一步檢討。

進一步分析,一般會造成民眾無力買房的因素,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政府無法抑制通貨膨脹,萬物齊漲後,連帶造成房價高漲;二、民眾購屋能力不足,即首購族買房自備款不足;三、實際情況是有些民眾連一間自有房屋都無力承擔,反觀許多有錢人卻是名下有非常多間房產,還不斷利用房子累積財富,例如當包租公,造成社會不公平現象。

這些問題解決之道,首先,政府要提出短、中、長期策略,設法解決通膨問題,不可將問題一概歸為「市場機制」,因為放任物價高漲的結果,期待房屋售價合理,可謂「緣木求魚」。

其次,首購族無力買房的問題,政府應正面回應民意,解決低薪問題,低薪問題沒有解決,試問如何提升民眾的購屋能力?

其三、提高民眾購買第二間以上房屋的稅率,及手中有多間房屋的屋主較重的稅,以防止房屋囤積於少數人手裡,若同一位民眾在一至二年內又購入第三間或第四間房屋,建議修法提高其購屋稅率;其四、將提高稅率之所得用於興建社會住宅,提供較平價房屋與租屋市場,有效達成資源合理分配,進而實現「居住正義」。

其四、要解決老屋與空地合理運用,政府應鼓勵或將這樣的房地收回後,重新規劃作為興建社會住宅或綠地使用,以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其五、將部分閒置國有土地或加以重新規劃,將這些閒置空間轉為興建社會住宅用地或平價住宅,讓民眾真正買得起房子,也租得起房子。

其六、通常民眾會買房,細究其原因,往往是租房子常遇屋況太差,或房東常對房客任意增加租金等,如果政府能提供屋況佳、租金較為低廉的房屋出租給這些民眾,相信短期內也可減少「部分原本想要急著購屋的族群」,從供需方面進行調整,對解決高房價問題,相信也有一定助益。

不可諱言,網路上偶而會出現許多對政府打房成效不彰的質疑,建議政府除要擬定對經濟較為弱勢者的房市政策,滾動性檢討,妥善回應民意,也建議要舉辦公聽會,藉此集思廣益,加上從市場供需面進行調整,讓所推出的房市政策更能貼近民意,才不會讓外界譏為坐在象牙塔裡面擬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