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權力者的嗆聲文化

曾幾何時,台灣的「嗆聲文化」已經發展到一種匪夷所思的境界。 針對五都大選候選人是否公開辯論的問題,兩黨協商暫告破局,姑不論誰令致之,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嗆國民黨:「是高手就單挑,癟三才打群架。」 近年來,台灣的公共論域,類似「癟三」這樣的台詞,多不勝數,尤其到了選舉時節,各種奇言詭論必在台灣百花爭鳴,罵人的、損人的、不堪入耳的,粗話、狠話、髒話,謠言、謊言、狂言,凡老師或家長不許孩子做的事、不許說的話,台灣的政客們每每在媒體上一演再演、百說不厭。 這些奇言詭論,或可歸類於台灣特殊的「嗆聲文化」。所謂嗆聲,通常是發言者針對某個議題或某個對象表達抗議,同時帶著某種情緒,藉以發洩不滿。嗆聲與被嗆聲的雙方,通常具有矛盾關係,它可能根源於競爭的、性別的、族群的、階級的等等對立關係。 這種矛盾往往包含雙方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對於正義難以伸張的弱勢者而言,嗆聲有時確是一種別無選擇的發言方式,情緒宣洩成為抗議論述的必要元素。諸如勞工、農民、少數民族、以及父權威逼下的女性,由於飽受剝削壓迫卻苦無出路,唯有藉著嗆聲才足以讓他們的心聲穿透種種權力高牆,讓社會大眾聽見並加以正視,這叫嗆聲有理。 然而,對於擁有權力者而言,由於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在矛盾關係中經常處於統治與壓迫的一方,權力者的嗆聲,雖同樣帶著宣洩情緒的目的,卻往往成為一種傲慢的權力宣示,強化了統治與壓迫的暴力性質。 歷經政黨輪替後的台灣政治,威權體制不再,政黨在選舉機制下搶食政權大餅,它們只有權力瓜分的多寡問題,但無分多寡,都是擁有權力者。台灣的選舉與代議民主,雖是一種代理人制度,但代表了各種社會弱勢集團的政治代理人,往往臣服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爭相向資本集團靠攏,卻不足以反映基層弱勢者的真實心聲,各級首長或民意代表每每異化為一種疏離於民眾的新興貴族。故,不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都同屬權力者的一方,來自這種權力者的嗆聲,無論他嗆聲的對象是誰,都不免帶著壓迫與侵略的暴力性質。 總之,嗆聲文化雖可反映社會異質性的多元聲音,但仍須明辨,權力者的嗆聲和弱勢者的嗆聲,旨趣全然不同。我們支持弱勢者的嗆聲,但反對權力者的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