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氣爆的世界 貪婪的市場
工商時報【本報訊】 台灣舉國近來聞氣爆色變,不知人為疏失要為害到幾時。事實上,環顧全球,也充斥爆點: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經濟榮枯間擺盪,地域風險在時緊時鬆間拉鋸,賭性堅強的熱錢又朝亞洲會師。凡此,無一不增添「富貴險中求」的投資誘惑,卻也平添各國雙率政策的操作難度。影響所及,非典型量化寬鬆(QE)退場時程恐被迫延後,從而更助長市場的貪婪與動盪。 美歐日先進國家看似否極泰來的經濟復甦,仍面臨結構性裂縫不知何時潰決的風險。美國聯準會(Fed)新科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日前便直言,經濟復甦可能處於恆久放緩的狀態,對外有歐洲與新興市場欲振乏力,對內有勞動力持續萎縮與企業投資不足,加上房市與財政處於整頓期,因此必須繼續仰賴貨幣政策扮演支撐復甦的重要角色,以免周期性因素惡化成結構性弊端。 欲振乏力的歐洲與新興市場衝擊美國經濟復甦,成長緩慢的美國市場反過來也影響歐洲與其他國家的反彈速度。根據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第2季歐元區經濟較前季零成長,7月通膨率僅0.4%,為近5年最低。區內三大經濟體中,德、義季減0.2%,法國則連續兩季零成長,動能消散的速度令人憂心。 更有甚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引發的西方制裁效應有如雙面刃,傷敵亦傷己。諷刺的是,歐洲央行(ECB)數月前猶擔心歐元匯價居高不下,恐影響出口競爭,6月間祭出負利率振興措施後,亦未能有效引導歐元回檔,不料其後俄烏衝擊擴大,歐元終於受驚重貶,但其提升出口競爭力的效用卻也被政治利空所抵銷。而歐元貶值所創造的輸入性通膨,顯然又不足以化解區內的通縮疑慮。儘管ECB現階段仍堅信通縮不會發生,但在外銷與內需俱疲的不利環境下,ECB總裁德拉吉終究只有再祭QE一途。 在亞洲,一度因安倍三箭而重現曙光的日本,隨著4月新會計年度消費稅由5%調升至8%,近月揭露的經濟指標憂多於喜,其中第2季GDP換算年率萎縮6.8%,為3年來最大降幅。雖然樂觀者認為,此數據比市場預期的衰退7.1%為佳,且消費稅調升是改善財政結構的必要一環,但不容否認的是,此刻日本也與歐洲一樣,面臨外銷與內需不振的雙重考驗,民間消費未必受得了調結構的陣痛折磨。 再者,日圓貶值效應已在上個會計年度(3月底止)全面反映,目前日圓對美元匯率,不論5日、20日或120日平均線,皆在102∼103日圓間。在亞洲貨幣趨升的前景下,未來日圓貶值幅度有限,不僅將擠壓以輸入性通膨刺激物價的空間,企業也無法再靠匯率貶值來大幅改善經營體質。有鑑於此,日本央行恐怕也與ECB一樣,終究只能採取進一步量化寬鬆措施。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安倍政權在三箭經濟學創造高人氣之後,終於展露其右翼的政治企圖心,不僅在外交上與中、韓等東亞鄰國互槓,衝擊日商在中國大陸的商機,更在國內引起民意反撲,以致民意支持率快速跌落五成之下。雖然安倍第二次首相任期已撐過了一年半,但民意如流水,政權怕跛鴨,如果三箭經濟學最終贏不過與時間的競賽,日本政經情勢極可能重蹈「橋本龍太郎在1997-98年間調升消費稅卻導致經濟惡化」的覆轍,被打回「失落十年」的原形。 在美歐日經濟復甦不可恃的情況下,身為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中國大陸,近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尤其對岸在歷經習李新政「打貪污調結構」的數月沉潛後,最新經濟指標再度散發光芒,加上陸股處於相對低點,各方熱錢瞬間齊聚港滬深,一場新金錢遊戲已呼之欲出。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熱錢會師亞洲,固然是對區域經濟實力的看重,但就怕沒有強勁基本面支撐的無「基」之彈,只滿足了熱錢的「貪婪」本質,創造了更大的貧富差距,卻留給各國主管機關更難收拾的爛攤。因此,當港滬深成為熱錢新寵,也意味著北京調結構的努力將遭遇更大的變數。 對於災難頻傳的台灣而言,足堪告慰的是,行政院主計總處逆勢上調了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預估,主因在於資通訊代工鏈通吃蘋果與非蘋陣營,可以高度受惠於下半年的換機潮商機。當此情況下,我們固不必妄自匪薄,卻也不容過度樂觀,畢竟上調後的GDP成長率僅僅是保三,以台灣經濟與全球化高度連動的現實觀之,美歐日等主要市場只要有風吹草動,就足以牽動台灣供應鏈的興衰。 面對弱復甦、熱炒作,全球利率政策鬆易緊難,台灣財金主管部門顯然還有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