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排放量低 5/30歡慶國際馬鈴薯日

世界上數不清的節日,其中有一個叫做「國際馬鈴薯日」,根據聯合國統計,馬鈴薯是全球第3大消費食品,年產量高達3.75億噸,以中國大陸居冠。而這項食物有一項優勢,美國研究發現,馬鈴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栽種所需水量,都比稻米、小麥等糧食作物還要低,所以像在祕魯最大市場,也趁著節日,舉辦慶祝活動,推廣馬鈴薯。

利馬中央市場上,樂隊跟民眾一同起舞,氣氛歡樂,現場還有不同品種的馬鈴薯供民眾挑選。利馬中央市場總經理拉米爾茲:「作為秘魯人,我們為擁有,這種高貴的產品而感到自豪,能夠將馬鈴薯推向市場,並讓世界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的秘魯馬鈴薯。」

源自安地斯山脈,馬鈴薯種植史長達數千年,也是世界上第3大消費食品,僅次於稻米和小麥。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22年全球馬鈴薯產量為3.75億噸,其中中國大陸產量最多,將近1億。「去年聯合國大會訂定,今天5月30日是國際馬鈴薯日,以提高人們對馬鈴薯的重視,和馬鈴薯對世界的重要性。」

馬鈴薯在農村地區因為容易耕種富含營養,可以改善生計,而且用途廣泛,能變出多種料理,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低於其他作物,能夠減少環境傷害和提升經濟效益。「馬鈴薯有多樣形狀、大小、顏色,全球有五千個品種。」

馬鈴薯已經成為全球多元農業系統的主要作物,象徵糧食安全的燈塔,以及永續農業的支柱。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吉打新芽助學金頒發 愛與關懷伴成長
關丹學子淨灘 深刻感受海洋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