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導致早死 代價慘痛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8784人,佔所有死亡人數28.2%,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根據2016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指出,空氣污染已成人類早死第四個重要因素,近9成全球人口生活在空氣汙染超標地區,這也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誘發,致全球經濟因空汙付出的代價隨即飆增至5.1兆美元。 台灣癌症基金會顧問、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2018年引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定義,將戶外空氣污染訂為人類致癌物,並提出長期暴露於PM2.5濃度高達35ug/m3的環境,肺癌的致死率恐提高到15%,PM2.5被WHO訂為一級致癌物的原因是因為PM2.5易附著汞、鉛、硫酸、苯、戴奧辛等致癌物深入氣管、支氣管,並且隨著血液到達人體的各種器官。 高尚志醫師說,除熟知的PM2.5、PM10之外,空氣中還有更多的危險因子。根據最新的歐盟報告指出2016年超過40萬的歐盟居民因空氣汙染而早死,而其最大的主因竟是因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 高尚志醫師更表示,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包括惡性腫瘤、中風、心臟疾病、高血壓、肺炎、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而肺癌更是其中關連較密切的。空氣污染物之種類繁多,除了常常聽到的PM2.5、PM10之外,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NO2)、臭氧(O3),工廠燃煤、天然氣所釋放出的一氧化碳(CO)、硫氧化物(SO2)等,都對於肺部和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且有致癌的可能。高尚志醫師進一步的強調,這些汙染物質不只散佈在室外,室內的廚房油煙、懸浮微粒等,也都是要小心。 賴基銘醫師說,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等,PM2.5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人體傷害源。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是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可以輕易經肺泡組織穿入微血管而進入人體。根據綠色和平組織今年3月發布的2018年度平均空汙調查,台灣各城市PM2.5濃度只有東部地區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良好標準,其餘縣市都淪陷。而台灣PM2.5有三成來自中國等境外汙染,七成境內產生。台灣北部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交通,而中南部主要是電力工業污染。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廣「愛妳不肺力」-肺癌防治專案,在今年11月國際肺癌防治月,推出「愛肺小學堂」月月抽(活動網址:https://lovelungs.canceraway.org.tw),鼓勵全台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5大愛肺守則: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