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四大盲點 算出安心退休方程式

在歷年《遠見》的調查中,都顯示台灣人疏於規劃退休,卻平均不到60歲就從職場退下,導致對退休生活有很嚴重的不安全感。

而疏於規劃退休生活的主要理由,往往是「不知從何規劃起」。「開始,就對了!」曾獲得《遠見》「最受網友信賴的財經部落客」民調第一名、筆名「怪老子」的蕭世斌觀察,許多人因為對退休理財沒觀念,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

50歲即退休,已達財富自由的他,最近在新書中傳授讀者如何透過實際演算,來解答一生的財務問題。他指出,退休規劃有兩大重點,

一個是「退休時需要準備多少錢」,另一個是「從現在起,要每個月投入多少才夠。」

盲點1〉低估長壽風險
先估總額 再回推每月準備金

退休時需準備多少錢,和你活多久有關,但誰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呢?

「退休規劃常見的盲點,就是許多人都低估長壽風險,沒想過自己有一半機率活超過平均餘命,」蕭世斌表示,雖然目前台灣人平均壽命約80歲,但光看女性平均壽命已超過83歲,等到退休時平均餘命又更長了,「乾脆就以活到100歲來規劃。」

而退休後需要多少錢,則需先問自己,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以此計算出每月基本開銷。舉例來說,若40歲的阿明規劃退休後與太太兩人每月開支為4萬元,預計60歲退休,那可準備時間為20年。以此計算,一年生活費需48萬元,若規劃到100歲,那麼退休後生活40年,就需要1920萬元。

以上算法並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變數。蕭世斌推出一條公式:「通膨調整後的金額=現值×(1+通貨膨脹率)^年數」。

他指出,一年生活費48萬元是「現值」,若加計一年通貨膨脹率2%,那麼20年後,也就是阿明夫妻60歲那年的生活費就需要71萬3255元(這些錢的價值等同於他40歲時的48萬元)。

因此若活到100歲、退休40年,加計通膨因素就不只需要1920萬元,而是超過3291.5萬元。

退休要準備3000多萬元?這樣的壓力也太大了!但其實還有許多眉角,可以更省力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盲點2〉退休後只能坐吃山空?
藉由投資 創造被動式收入

這就得改變第二個退休盲點,那就是「退休沒收入、只能坐吃山空」的想法。其實,退休後也能藉由投資,創造被動式收入。

蕭世斌表示,將退休金放定存是無風險投資,雖然可確保本金,然而一再降息,定存利息非常薄,建議可將退休金另做投資。

若將退休後的投資報酬率設定為一年5%,那麼在上述退休年齡、通膨率、一年所需生活費等前提都不變的情況下,阿明與太太只需準備約1735.8萬元的退休金,而後每年靠著本金與投資收益,就能支應至100歲。

蕭世斌在「怪老子理財」網站上,附上自己書中所列舉的Excel表,免費供人下載,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學習投資理財,並且自己動手試算。

做法是,先算出退休準備金的總額,再回頭推算每一年,甚至每個月所需投入的金額。

如果阿明設定40歲開始至60歲,每一年都達到1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在之前沒有任何準備金的前提下,一年約需投入30.3萬元,也就是一個月約需準備2.5萬元。

搞懂「標準差」 掌控投資風險

今年剛滿60歲、符合請領勞保年金資格的蕭世斌提醒,可以將一次性的退休金,以及勞退和勞保每月給付年金都算入準備金之中,以降低總額壓力。

此外,像是預料之外的開支,像是醫療與長照需求,可藉由保險來分攤風險、補償損害。如此,退休準備才不會無上限。

一般而言,從退休生活所需的額度,扣掉已準備的退休金與將支領到的勞退與勞保金額,以及預估的投資利得,就能推算出究竟還有多大的財務缺口。再以可準備年限,去試算每期需投入多少金額、多少投資報酬率才能達標。(註:可上「怪老子理財」網站,免費下載相關Excel表,依自身情況加以試算。)

盲點3〉退休投資要保守?
要控管風險 而非不投資

至於投資報酬率該如何設定,就得談到第三個盲點「退休投資要保守」。其實,保守指的是「降低」並「控管」投資風險,而非為了規避風險,就完全不投資。

投資人需要具備一個基本觀念:報酬率與風險呈正比,報酬率愈大、風險愈大;反之,風險愈小,「退休後的合理報酬率應該介於2~6%之間,最多不超過8%。」

蕭世斌指出,透過「平均報酬率」與「標準差」這兩項參數,就能模擬該商品的報酬率波動區間。以一般投資組合的常態分布來看,通常報酬率落於正負兩個標準差之間的機率為95%。

假設一檔基金的平均年報酬率為10%、標準差為12%。那麼,正兩個標準差為24%、負兩個標準差為-24%。也就是,該基金在未來一年的報酬率將有95%的機會落在-14%~34%之間。

得到10%平均報酬率的投資人需自問,能否承受報酬率介於-14%~34%的風險波動。

盲點4〉投資債券有獲利就賣?
選定趨勢向上標的 長期持有

確定風險承受度、擬定了報酬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選擇投資商品。

蕭世斌退休後,將三年用得到的現金放在定存,其餘資產則是三成配置在股票、七成在債券。投資心法只有兩個,一個是選定趨勢向上的標的;另一個就是確實執行「長期持有」策略,以賺取時間複利。

由於他認為債券型基金是投資組合中的「壓艙石」,他建議退休資產配置要隨年紀逐步調高債券比重。

但他也指出,國人對於債券投資的一大迷思,就是大家投資債券型基金,傾向賺取資本利得,而非債息。

「債券投資,其實就是以流動性風險交換利率風險!」蕭世斌解釋,債券只要持有到期,不但能獲取票面利率,而且一定拿得回本金,只要債券發行方沒有違約。然而,台灣人投資債券型商品,卻喜歡在未到期前,就轉手買賣,從中賺取價差,當然會有較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先擬定報酬目標 再選適合商品

此外,蕭世斌也提醒,退休投資追求穩健,需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來分散投資風險,並且視資產組合來調配報酬率。

蕭世斌舉例,以自己目前「股三債七」的比例,如果股票的報酬率為10%、債券報酬率為6%,那乘以各自比例,則分別為整體資產組合貢獻3%、4.2%的報酬率,如果相加之後,整體報酬率就有7.2%。

除了累積資產,蕭世斌也建議創造退休後永續的「現金流」。

假設阿威想有一年48萬元的退休生活費,那麼在年報酬可以達到6%的情況下,他大約投入本金800萬元,就能提取48萬元的投資報酬來當生活費,無須動用本金,繼續放著滾錢。

蕭世斌指出,若加計每年1.5%的通膨率(浮動,可參考歷年通膨走勢),那阿威就大約需準備1067萬元,才能在不動用本金的情況下,每年有花不完的退休金。

他提醒,投資報酬率愈高,退休準備金就愈少,反之愈多,但仍需注意投資風險。不管如何,現在就踏出第一步,及早打造自己的退休理財方程式,才能安心享受退休人生。

怪老子六個起手式,幫老後做準備

  1. 降低長壽風險,最好規劃到100歲

  2. 以想要的生活水準來推算每月開銷、再推出所需總額

  3. 考慮通膨因素,避免錢變薄、不夠花

  4. 退休後持續投資,創造穩定「現金流」

  5. 擬定報酬目標,再去尋找適合商品

  6. 以「標準差」來掌控波動風險

理財達人指點〉知名財經部落客 怪老子
本名:蕭世斌 出生:1956年 現職:「怪老子理財網站」站長
投資資歷:約20年 投資心法:長期持有趨勢向上的標的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出處:《遠見雜誌》

—>看完整新聞專輯【第二人生 安可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