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才有希望!老年醫學名醫解析健康老化 6 大數據與 4 個關鍵事項

高齡化伴隨少子化夾擊,年長者面臨心理與生理機能的衰退,害怕憂鬱、失智及失能的下半場人生,《Heho 健康》從數據解析,幫助民眾提前做好準備,不讓健康老化遙不可及。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慢老的定義,是發展並維持「生活機能」(Functional ability)的過程。而擁有正常的生活機能,便能夠並打造幸福的老年。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指出,人人都會經歷老化的過程,透過觀察年長者的慢性病排名、疾病預防、心理狀態和社會參與意願等數據,可以借鏡如何讓健康老化變得更可行,並從而找出解決辦法。

健康老化6大數據一次看

數據 1: 65 歲以上罹患疾病類型
根據國建署調查的 108 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報告中,54 歲以上中老年人就有 77.1% 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而 75 歲以上中老年人甚至超過九成,其中 65 歲以上罹患各疾病的前十名,由高至低依序如下:高血壓位居第一,再來是白內障、糖尿病、 心臟病、高血脂、關節炎或風濕症、肝膽疾病、中風或小中風、腎臟疾病及痛風。

李龍騰指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健康殺手,當老年病因越發複雜、長期缺乏慢性病用藥整合,就演變成這次疫情死亡的致命傷,因此,應加強「老年醫學科」提供更有品質的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照顧。

此外,為了要讓中老年生活品質提高,除了良好飲食習慣外,也強調從運動習慣、健康檢查來維持身體健康,平時也可以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提早發現疾病,避免小病釀成大病。

數據 2:54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運動習慣
以 54 歲以上中老年人過去一個月的運動調查中,沒有運動者達到 40%,對 象多為 54 歲至 59 歲的未退休族、75 歲以上的高齡族最多。而「幾乎每天都有運動者」達 35.7% 略遜一籌,「有運動但沒有天天都運動」則達 24.3%。

數據 3:54 歲以上中老年人做健康檢查的比例
在 54 歲以上中老年人過去一年內量血壓的 頻率相對較高,相比量血壓,民眾量血糖的頻率較低。而在過去三年內做過健康檢查的情況達 61.6%,其中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以年齡層來看,60 歲至 64 歲族群最高,占 67.2%。

數據 4:54 歲以上中老年人參與社會事務比例
有些長者會積極參社會事務或貢獻,例如志工團體、老人會、同鄉會、宗教團體、社區鄰里或學習活動等。據統計,54 歲以上中老年人過去一年內參加社會團體比例有 31.9%、而過去一年擔任過志工達每周一次者有 11.2%,過去一個月內有參加學習活動者為 10.8%,上 述活動中女性的參加比例都比男性高。

數據 5:54 歲以上中老年人社交維持狀態
想要良好的健康老化生活,也應維持社交網路的健康,54 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周至少與親友見面 1 次者達 92.8%,其中見面對象為子女者 81.4% 最多、朋友見面為 51.7% 居次,從中可見親子關係與友誼關係的重要。

數據 6:54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憂鬱問題
最後要特別重視的數據是老年憂鬱症問題,其成因涉及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除了慢性病、退休、喪偶、慢性疾病、經濟問題等,也都會對晚年生活造成衝擊。根據 CES-D 抑鬱量表量測 54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憂鬱狀況,女性「有憂鬱」的比例比性高,且隨著年齡上升,憂鬱狀況也遞增。

促進健康老化4個關鍵事項

面對上述的健康老化問題,我們又該做哪些事情,提前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進行準備?李龍騰指出4件關鍵事項,第一是經濟準備、第二是人際聯繫、第三是提前健康檢查或自我監測、 第四是鼓勵外出 ( 運動或社交 )。

關鍵 1 :經濟準備/錢要從哪來?
李龍騰指出,要維持以上身心功能、對社會的貢獻或自我的安樂都與經濟能力拖不了關係,首要想到的是「我要存多少退休金?」,若年輕沒有做好完善的財務規劃,晚年則擔心「老了沒錢,沒有人照顧我怎麼辦?

有的人會在年輕的時候投資或請財務專家幫你規畫保險或利息,隨著年紀增長,投資風險高低也需要衡量,不想將自己的養老金拿去冒險的人,也開始投入房地產買個保障。

依照國內長照資源與照顧預算難以兼顧,也開放「以房養老」的貸款政策,請老年人把房子拿來跟國家貸款,房子不留給子孫,至少老了不必開口要錢求人照顧。

關鍵 2 :人際聯繫/你朋友夠多嗎?
當足夠的財富是第一個要件,再來就是要能夠融入社會,為了生理、心理及社會都能維持健康,朋友一定要夠多、親戚朋友多少有來往,而不是孤老守在家園。

如果年輕拚事業,但缺乏運動、壓力很大,對身體也不好,要維持均衡飲食、有固定休閒運動、維持體能、人際往來才有本錢,平常可以多唱歌、打麻將,偶爾去菜市場聊天,走入社會、接觸人群。

關鍵 3 :健康狀況/ 你身體有問題了嗎?
身體有任何病況,要及早發現、及早預防,並將健康狀況即時的停損、及早處理好,定期的健檢、維持三高、注重飲食運動不可或缺,千萬不要等到生理功能或智力直直退化,再來保養就來不及了。

不少多家庭遇到失智或失能需要照顧,很多人就躲遠遠的,導致健康惡化的就越來越嚴重,還有人年輕時候不願意照顧自己的身體,當健康出問題甚至不願意去面對處理,最後小病變成大病,反而痛苦更久。

關鍵 4 :運動或社交/ 你有體力和意願出門走走嗎?
公共環境需要對年長者更友善。他列舉,當整體國家的年齡層逐漸提高,交通環境、居住條件應該對老人行人更友善,才更能鼓勵大家走路、下樓、騎車運動、外出參與學習課程 或志工活動。

台灣腳踏車、機車、大車、人行道規畫混亂,不管行人、親子推車或輪椅族上路就困難重重,老人根本無法走路或騎車,就連開車都有危險,勢必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人到 70 歲以後,協調能力、視力、聽力、反應能力更退化,紅綠燈突然間變紅燈,踩剎車都要猶豫。」李龍騰舉例,日本社會就遇到高齡駕駛車禍事故頻傳,期許統整好台灣的交通規劃,讓老人不必在家成為孤島。

文/謝承恩 編輯/黃慧玫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