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朝野和解 賴清德是關鍵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過去幾任民選總統包括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皆會和在野黨領袖進行高峰會,化解朝野對立。然而賴清德自今年1月13日當選以來,至今尚未和在野領袖互動,不只創下紀錄,任內剛硬作風,絲毫不和在野黨、公民社會溝通的做法,更是造成朝野對立的最大元凶。

有趣的是,賴清德和在野黨的對抗,第一個扛不住的居然是行政院長卓榮泰。為了總預算案在立法院卡關,卓榮泰先是找立法院長韓國瑜喝「溫暖的咖啡」,再由韓當東道主,邀請卓和藍綠白黨團三長4日晚間餐敘,被外界視為是吃「和解飯」。卓作為行政、立法關係的第一線,自然是朝野衝突中最尷尬的角色。

然而從朝野對立、預算編列,以及人事提名案包括大法官、考試委員、NCC委員等,諸多爭議的根源其實都在於賴清德而非卓榮泰。近期賴清德更是下達軍令狀,要求綠委全勤對抗在野黨。賴不和在野領袖談,先由卓來談,其實根本是徒勞無功。

賴清德最大的問題,就是誤以為贏者全拿,40%選票選上的總統卻想要100%的權力,所以絲毫不尊重在野黨及立法權的憲政功能。正如同國民黨首席副書記長王鴻薇所言,對話比對抗好,但希望卓榮泰不要只帶「兩串香蕉」來。言下之意就是在野黨樂見對話,但一群人吃飯空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就目前總預算案的僵局來說,在野黨立場相當清楚,就是要求行政院依法編列總預算,而非漠視立院通過的法律。否則此例一開,未來三讀通過的法案,行政部門豈不都可以愛理不理,這將徹底破壞憲政體制的行政、立法運作。如果連遵守法律的底線都做不到,那朝野之間便無話可談,只有對抗到底一途,待未來選舉,再由人民決定誰對誰錯。

自卓榮泰擔任閣揆以來,角色與其說是最高行政首長,其實更像是賴清德的執行長,舉手投足,都被更高層的決策綁得死死的。朝野關係要轉變,關鍵還是在於賴清德的心態,而非是卓榮泰跟誰吃飯。民主政治的設計本身就是權力分散制衡,而非集中獨裁獨斷。

即使卓榮泰主動向韓國瑜求援,但隨後總統府副祕書長張惇涵受訪時卻喊話,立法院目前藍白當家,韓國瑜「莫忘世上苦人多」,被外界認為總統府要把總預算過關的責任推給韓;而3日晚間行政院更以救災第一為由,取消了和解飯。總預算案的僵局看來更難解了。

40%得票率不是讓賴清德更謙卑,而是更不安;不是更民主包容,反而是加重對抗衝突。賴的做法,正在把台灣民主帶往四分五裂之路;如果賴不肯低頭,卓榮泰和在野黨吃再多的飯,也不可能和解的。(作者為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