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爭連任 第一輪投票領先 526進入二輪投票與總理對決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圖右)繼續向西方盟友施壓,要求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圖片來源/Gitanas Nauseda X)

我國2021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為名設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總統瑙塞達似乎頂不住中國的壓力,於5月7日表示,台灣代表處應循國際標準,將「台灣」更名為「台北」,以穩定與中國的關係。

5天之後,立陶宛在當地時間5月12日舉行總統大選,59歲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選情沒有受到更名事件的影響,仍贏得第一輪投票,使他有連任,延續最後一個任期。

8位總統候選人,無人過半進入第二輪投票

根據《路透》報導,幾乎所有選票都已清點完畢,前銀行家瑙塞達的得票率為46%,僅差一點就能獲得第一輪勝利所需過半多數票。

排名第二的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獲得16%選票,由於無候選人得到逾5成選票,兩人將於5月26日進行決選,重演2019年2人對決的戲碼。

瑙塞達是銀行家出身,這次舉行競選造勢活動,主軸為關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期間,波羅的海地區安全問題。

選舉委員會的開票數據顯示,59歲的瑙塞達贏得46%的選票,低於他確保第一輪勝選所需的50%。第二輪選舉將於26日舉行,對手是49歲的總理英格麗達.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拿下16%的選票位居第二。

這次有8名總統候選人,競選活動的焦點全部集中在安全問題、鄰國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所構成的威脅。所有候選人一致同意,曾經是蘇聯成員、現在是北約和歐盟成員的立陶宛應該增加國防支出,以應對邊境的威脅。

瑙塞達要求西方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59歲的瑙塞達表示,他對贏得第二輪選舉的勝利可說是充滿信心,並且不需要「提出任何選舉策略」來應對席莫尼特的挑戰。

瑙塞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承諾,繼續向西方盟友施壓,要求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經說明這一切。他們不需要我們的善意聲明,這對戰鬥當中的烏克蘭軍隊沒有任何用處,他們需要防空系統,在他們架設防空系統之前,烏克蘭仍將脆弱。」瑙塞達強調。

瑙塞達和席莫尼特都支持將立陶宛國防開支從今年計劃的 占GDP的2.75%增加到占GDP的3%,GDP為國內生產毛額。

立陶宛增加的國防支出將用於推動基礎設施與陸軍現代化,然後德國將在立陶宛部署一個旅的軍隊,預計該部隊將從2027年開始做好戰鬥準備。

總統與總理均支持增加國防支出

在整個波羅的海地區,民眾都擔心曾經由莫斯科統治但現在是北約軍事聯盟和歐盟成員的波羅的海3小國可能成為俄羅斯未來侵略的目標。

ELTA/Baltijos Tyrimai民調發現,超過一半的立陶宛人民認為俄羅斯可能對3小國發動攻擊,甚至是非常有可能發生攻擊。立陶宛情報部門今年2月份表示,俄羅斯可能加大北約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

莫斯科經常駁斥西方以下看法是無稽之談:俄軍可能攻擊北約成員國。但是,波羅的海地區緊張局勢仍在加劇。多數參加周日選舉的候選人,包括席莫尼特和瑙塞達,都告訴國家廣播公司,他們在家裡儲備大量食物,以防軍事衝突。

雖然兩位候選人瑙塞達和席莫尼特對俄羅斯政策上達成一致,但是在其他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同性伴侶關係,立陶宛是一個有280萬人口的天主教國家,同性結婚仍是一項有爭議的政策。瑙塞達反對同婚夥伴關係,但是財政保守派席莫尼特卻表示支持席莫尼特。

立陶宛總統擔任半行政職務,包括領導武裝部隊,並主持最高國防和國家安全政策機構,總統也代表國家出席歐盟和北約峰會。

總理反對「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更名

大選前,總統瑙塞達突然預告,如果他取得連任,會更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為「駐立陶宛台北代表處」,以穩定與中國的關係,此舉引起總理席莫尼特不滿。該辦事處於2021年成立,是歐洲第一個名稱中帶有「台灣」字樣的辦事處。

我國外交部5月8日回應說,目前的名稱是雙方共識、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外交部表示尊重各方在民主總統大選中所表達的意見,但希望兩國能繼續加強民主夥伴關係,台灣和立陶宛在半導體、雷射、農業、金融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取得成功。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設立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北京降低與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並且禁止許多立陶宛產品進口。

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表達不滿說,立陶宛強行更名是不明智且無用的。她指出,目前台灣代表處這個名稱是瑙塞達最近在外交政策辯論中公開支持的,因此立場突然轉變令人驚訝且難以理解。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吳釗燮一句「林北一定吵到底!」 激出戰鬥藍趙少康聲援徐巧芯
520前夕》國民黨轟蔡英文8年「民生經濟全面倒退」 詐騙產業最興隆
父母過戶房產給子女要繳稅嗎?這些稅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