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 獲獎作品全國巡迴展示

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得獎作品,富含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得獎作品,富含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台灣海洋教育中心受教育部委託辦理「第二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獲獎作品於八至十一月在全國社教場館巡迴展示,首兩場次已於八月初分別於金門縣烈嶼鄉立博物館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開。透過結合海洋科普、美學與文學創作,強化海洋科普知能的應用及與生活連結,並藉由巡迴展示推廣至更多師生與民眾。

台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張正杰表示,「第二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以「保護海洋」為主軸,向全台各級學校學生及教師進行徵件迴響熱烈,總計徵得一百四十二件投稿作品,共四十二件獲獎,創作主題包括「守護海岸」、「食魚教育」與「減塑行動」等三個面向,作品內容富含台灣不同地區文化特色,並展現對環境的關懷進而接軌國際永續發展議題。

連江縣立東引國民中小學師生創作之《黃金島傳奇》,描繪因盛產黃魚而有黃金島之稱的東引島早期漁村景象,並在故事中融入閩東語諺語以及黃魚的料理方式;雲林縣立斗六國民中學創作之《雲蛤家鄉》,介紹鮮為人知卻極具發展潛力的馬蹄蛤,用寫實的畫面重現養蛤、挖蛤的過程;國立潮州高級中學師生創作之《海洋行動》則結合浦島太郎的故事,因海洋生物的控訴轉化為海洋保護的行動;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創作之《「蟹」謝讓路》則講述恆春半島的陸蟹危機與在地護蟹行動;雲林縣立西螺國民中學與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兩位教師共同創作的《Mahi Mahi真奇妙》,介紹鬼頭刀的生態及慢魚運動之永續概念。

「第二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作品並已全數刊載於台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https://tmec.ntou.edu.tw/p/412-1016-10639.php?Lang=zh-tw),海大表示,期望透過實體展示與線上閱覽,能使優秀作品推展至各個層面以落實海洋科普教育,進而達成「親海、愛海、知海」的海洋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