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孩子手機使用怎麼做?父母管控兒童社群平台指南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對孩子有害的研究與報導愈來愈多,看得父母心驚膽跳。但是該禁或不禁、該管或怎麼管、怎麼真的有效管教,還有親子信任與衝突的問題,也讓爸媽們很為難。

數位科技日新月異,或許爸媽們也想問,有沒有什麼簡單、一勞永逸的方法。但現實偏偏就沒那麼容易。雖然有些網路連結服務者或是軟硬體、蘋果的家人共享(Apple Family Sharing)和 Google 的家庭連結(Google Family Link),都可以設定孩子可否下載那些程式,以及設定使用時間的限制,但是並沒有辦法管理孩子在每個程式中可以看到什麼、做什麼事,也無法預防陌生人跟他們聯繫。

其實,這些主要平台也很焦慮,因為他們在歐美,正因此陸續面臨法律責任與營運的挑戰。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他們也陸續推出方法與設定,讓父母管理孩子的使用行為。

也因此,《華爾街日報》彙整在孩子常用的幾個社群平台上,有哪些工具、父母可以怎麼做。如果父母希望可以管控、但未必跟得上科技與孩子的使用行為,除了約法三章,也可以參考這些平台為父母設計的權限與設定。

同意安裝App前 務必據實告知孩子年齡

其中,共同的提醒,就是同意孩子在手機上安裝應用程式時,如實告知孩子的年齡。因為這些平台主要是根據年齡,自動載入一些設定與內容,以及可選擇的使用權限。要是孩子已經在這些平台上有了「假年齡」的帳號,父母就得進去一一檢查各種隱私、保護、安全等設定,而且還要跟孩子約法三章,不可以自己變更權限內容,也要勤加檢查與更新其中的安全措施。

另外,可以運用本文前面提過的蘋果與 Google 家庭平台,設定每個平台的下載權限或使用時間。

接下來,則是各個應用程式的相關管理權限。

以下是台灣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的三大平台安全設定指南。

YouTube:13歲以下兒童,有家長可監控版本

YouTube 有針對13歲以下的兒童,家長可以監控的版本,這些功能在台灣也可以使用。若家長在孩子13歲以前就為孩子申設被監管的帳號,就能在孩子13歲之後繼續管理這些功能。

例如,可以設定孩子觀看的時間,以及分齡內容。包括能否觀看9歲以上才適合看的影片,不能看無法預測與管控內容的直播。在孩子滿13歲後,仍可以選擇哪些頻道受管控或不受管控。對於沒有標示18歲以上才能看的頻道,家長也可以封鎖,不要讓孩子看。

這個版本還會提醒孩子該休息一下、該上床睡覺了,並且關閉自動播放,以免孩子不自覺得長期觀看。

當孩子們上傳影片時,這些影片會被自動設定為限私人瀏覽,想要看的人必須收到特定的連結,才能看得到。

抖音:家長和孩子抖音帳號可相連 13-15歲孩子不能私訊

家長只要把自己的抖音帳號跟孩子的帳號相連,就可以有監管權限,能夠限制孩子使用的時段,但還無法針對特定類別封鎖內容。

抖音也有安全專區,裡面有監護人指南,讓父母知道,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分齡保護措施,可以設定的權限或模式,以及各種網路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訊息。

例如,13歲以下的孩子只能看適合他們的內容,而且不能上傳影片,不可以在別人的影片上留言或發送簡訊,也不能有粉絲、朋友追蹤他們。

13-15歲的孩子帳戶,會被自動設定為私人帳戶,即使孩子將設定改為公開,影片也只會被彼此互相追蹤的朋友看到。家長也可以設定那些人可以在孩子的影片留言或跟孩子互動。

在溝通與網路互動方面,13-15歲的孩子不能夠私訊,16-17歲的孩子可以才設定跟互相追蹤的朋友互發訊息。抖音也不會把13-17歲孩子的帳戶推薦給陌生人,除非孩子選擇要這麼做。

為了孩子的健康,13-15歲的孩子在晚上九點以後不會收到推播通知,16-17歲的孩子不會在晚上十點以後收到推播通知。

Instagram:16歲以下用戶,自動設定為「私人」帳戶,不能公開瀏覽

相對於很多爸媽習慣的臉書,兒童與青少年更常用同一個公司 Meta Platforms 下、以照片與影像為主的 Instagram(IG)。不過,Meta 推出了家庭中心,裡面有家長跟孩子可以討論怎麼使用社群媒體的教育內容,也提供了家長監控的功能。例如,家長可以看到孩子花在 IG 上的時間,也可以限定時間長度,未來還會開放設定那些時段可以用。

家長還可以看到孩子在追蹤哪些人,或被哪些人追蹤。不過,某些功能會要求孩子願意開放權限給父母才能使用,這需要家長與孩子溝通。

IG 目前針對16歲以下的用戶,帳戶的自動設定為「私人」帳戶,而非公開瀏覽。他們的帳戶也不會被沒有追蹤的人追蹤或標記,以便保護孩子的隱私。

關於社交功能,21歲以上的用戶也不能私訊給沒有追蹤他們的帳戶的未成年人。IG 還提供安全指南讓孩子們知道,跟成人對話時要留意的事情,包括那些可疑的行為或帳號特徵,例如發出一堆朋友邀請獲頻頻傳訊息給未成年人的帳號。

(註:中文版的給家長的秘訣;其中Instagram家長指南可下載,有各種語言版本,但目前沒有中文版)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YouTube Kids、IG 家庭中心、)

(責任編輯:陳奕安)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老爸愛亂買東西、亂買藥,怎麼辦?
小孩滿1歲前,做了更加分的5種親子互動
2022六都公幼、非營利幼兒園招生登記、抽籤、報到期程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