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吳明哲夫婦用藝術過生活

簡秀枝》吳明哲夫婦用藝術過生活
簡秀枝》吳明哲夫婦用藝術過生活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常聽人抱怨,台灣社會沒有美感,美育教育不足,造成社會普遍低俗化!?除了抱怨,我們反躬自省了嗎!?可以從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甚至職場開始改善嗎!?

認識彰化牙醫師兼藝術收藏家吳明哲(1974-),他是欣向美牙醫診所創辦人,以牙醫濟世,結合藝術賞析,成為彰化活躍人士,頗受敬重。

由於吳明哲與楊少雯(1975-)夫婦,熱心公益,又能落實藝術生活,2年前曾帶典藏藝術行腳團,到彰化市東民街,登門拜訪,他愛藝成痴,不惜以藝術原作,妝點牙醫診所,更用力投注在美育推廣。尤其對子女的藝術教育的投資,完全不手軟,令人刮目相看。

若稱吳明哲是彰化在地的實力藏家,一點也不為過,他的收藏,囊括日本藝術家,台灣前輩、現代、當代藝術家,琳琅滿目,自成一格。

其實,吳明哲與藝術的結緣很久,年少時候,曾榮獲世界兒童畫展冠軍,以及台灣省美展常勝軍,因此,他對藝術創作,頗有好感,多年來,他持續關懷與贊助彰化在地創作者,支持各大小畫廊,與藝術界維持密切友好關係。

大約在7年前,吳明哲從購入鄭麗雲作品開始進入收藏。鄭麗雲是台裔旅美藝術家,長期受美國國務院支持,有了好的開始,吳明哲充滿自信,他始終相信,台灣現、當代藝術,擁有獨特的能量與脈絡,期盼藉由收藏,見證臺灣藝術的發展。

目前吳明哲手中握有的收藏品,從開拓臺灣油畫先驅、日籍創作者梅原龍三郎(Umehara Ryuzaburo,1888-1986)、再到台、府展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廖繼春(1902-1976)、陳澄波(1895-1947)、蘇秋東(1911-2012)及張炳堂(1928-2013)等。

吳明哲非常喜歡前輩藝術家的小尺幅創作,每當看到小作品時,總會被它們的細緻精巧所觸動,藉由小作品轉換及療癒自己的心境,同時小而美的畫作,讓展示空間,更為亮眼。

前輩藝術家愛鄉愛土,從他們遺作中,窺探台灣美術史的百年變遷,畫中的山川林園、公園綠地、城鄉發展、海岸線等等,是人文與歷史的縮影。

逐漸地,吳明哲也把收藏觸角,延伸至現當代藝術家,像趙無極、楚戈、馮鍾睿、李重重、董橋、楊登雄、陳來興、連建興等,尤其對「五月畫會」藝術家馮鐘睿,情有獨鐘。在欣向美牙科診所內,可以看到馮鐘睿多幅精彩畫作。自賞之外,也在診所分享雅好。

閒暇時,他也邀請彰化在地的藝術家與插花老師來到診所,為員工開設每週的水墨及插花教學,激發員工對生活美學的靈感。

關注藝術、關懷人文,成為吳明哲投入藝術收藏領域後的習慣。他希望透過收藏、深入了解藝術的脈動,同時購入更多年輕創作者的作品,鼓勵他們積極創作。

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吳明哲以一絲不苟的態度面對工作,在手術檯上精準地執行手術,為病患排憂解難;而在與藝術相伴的歲月中,吳明哲領悟人生,通過藝術結交志同道合的友人,又將藝術之魂注入日常生活。

走過7年的藝術收藏路,他領悟出一套獨特的心法——做收藏應該要主動發現、挖掘藝術家,藉由自己的喜好與品位,建構出自己的收藏脈絡。

對於診所,吳明哲對於藝術妝點不手軟,對於子女藝術培養,更是贏在起跑點。

從診所到居家,藝術作品無所不在,孩子從小感覺像住在美術館裡一樣,熟悉藝術家名字與畫作,當他們回到學校美術課,好像比同學們,更能進入狀況,無縫接軌。

在許多藝術文化活動上,不難看到吳家人穿梭,包括白天的美術類展覽,晚上的音樂會,吳家老小,南來北往,馬不停蹄,藝術生活化完全成為日常。

對吳明哲夫婦來說,行醫濟世,雖然是很好的職業選擇,能夠把所學的醫學專業,引進最好的醫療器材,在家鄉反饋鄰里,因此廣結不少善緣。

但是醫療作業,必須非常專注,而診所相對封閉,他在診療檯上全力以赴,出了診所,就希望迎接更多陽光、打球運動,是規律作息的一部份,而吸收內在養分,他是花蓮慈濟忠誠義工,宗教崇高的人道關懷,能擴大他行醫量能,以及生為人的存在價值觀。

其次,他讓自己浸淫在藝術文化中,因為每一幅畫作,每一場音樂會,都可以延伸出許多故事,情感的交流互動,無形中墊高視野與想像力,讓他身心都能處在最好狀態。

吳明哲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吳家經營機械業,大家長吳聯樹(1944-)與吳陳素香(1948-)夫婦,早年以艱辛的黒手組裝機械,供應新光、遠東、潤泰等紡織廠,賺取薄酬,培養出醫生兒子,已屬不易,他們倍感安慰。

父母在產業拚搏,給了吳明哲正向身教,他努力向學,順利完成醫學教育,也開啟牙醫診所,改善家計,也榮耀家族。

自認為童年有美術天份,也學過小提琴,但沒有能力繼續往藝術發展,擔心藝術創作之路不好走,無法減輕父母負擔。為了彌補當不成畫家的遺憾,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利用執業之餘,廣為參與各項藝文活動,也結識許多重要藝文工作者,讓藝術常相左右,生活也更多采多姿。

同時對膝下的3個子女,吳欣樺(2002-)、吳欣陽(2003-)與吳欣勝(2007-),則廣開藝術學習大門,帶著他們全世界跑,走訪各國重要美術館、音樂廳,補償自己童年的缺憾。

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的態度是,孩子不一定要成為專業藝術家,但接觸藝術,越早越好,讓藝術融入他們的成長記憶,因此,幾乎是不計成本,鼓勵子女南征北討,儘可能讓他們飽吸藝文輝光,和學校基礎教育,裡應外合,希望在他們的成長路上,因為有藝術加持,不但不留遺憾,而且領先同儕。

台灣,畢竟還是存在嚴重的城鄉差距,合乎國際標準的音樂廳,早年只有台北國家音樂廳,近年增加了台中歌劇院、高雄衞武營,想聆賞道地的古典音樂,還是要長途跋涉,走出彰化,奔波於南北大都會城市。

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有空時陪同孩子,從彰化出發,去台中歌劇院,算是最輕鬆的行程,否則就要先坐車到台中高鐵站,轉搭高鐵到台北或高雄,舟車勞頓外,昂貴高鐵車票,再加不便宜的音樂會門票,所費不貲。有時候大人忙碌,子女們便姐弟結伴,現在老二出國深造,弟弟忙於高中會考,已上大學的姐姐便孤鳥單飛,照樣南北趕場,樂此不疲。

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和子女約法三章,他們接觸音樂、美術的花費,悉數由父母負擔,只要是優質節目,再昂貴的票價,都可以出席,這樣的寬鬆政策下,吳家老大吳欣樺一個星期可以跑台北國家音樂廳3趟,旅歐的鋼鐵才子周善祥返台演出,原訂行程,與臨時應熱情樂迷要求的加場行程,共計13場音樂會,吳欣樺跟著鵬博藝術中心公告的節目表,北中南跑,參加了11場,比任何專業音樂人,還要勤快。

吳欣樺不只是附會風雅式地追星,每聽完一場音樂會,她還會拍照、寫心得,作比較,把父母支持的福利,發揚光大。

這樣的藝術、文化薰陶,加上書寫心得報告,吳欣樺已經可以對台灣藝文生態與藝術家的表現,品頭論足,像個業餘專家,而且,好學不倦、勤快務實的態度,贏得許多阿姨叔叔的疼愛,現在她的藝文mentors滿天下。

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在吳欣樺2歲時,就帶她去巴黎香榭廳欣賞法國大提琴家葛替耶爾·卡普頌(Gautier Capuçon,1981-)演出。

葛替耶爾·卡普頌年輕有為,多才多藝,也是富有造詣的傑出鋼琴家,業餘時喜歡演奏爵士鋼琴,當年演奏的好不好,吳欣樺沒有什麼印象,不過,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望女成鳳心切,一開始就希望給予子女,最好的藝文啟蒙,良苦用心,令人敬佩。

吳欣樺 4歲時,他們再訪巴黎歌劇院欣賞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Dvořák,1841-1904)的《魯莎卡》(Rusalka),那是最淒美的童話歌劇,吳欣樺似懂非懂,但對於德弗札克在劇中創作歌曲《Song to the Moon》,朗朗上口。

德弗札克被推崇為「國民樂派音樂家」,以標準的國民歌劇,給捷克同胞的獻禮,他一向認為只有歌劇,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因為在他那個時代,歌劇是屬於大眾的,比起交響曲或協奏曲,可說通俗的多。但他為了要寫出優秀的國民歌劇,創作態度是非常認真且嚴肅的,劇中絕無譁眾取寵或庸俗不堪的部分,而是用高度的作曲法寫成,就像寫作交響曲一樣,所有主題都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因此讓全篇都瀰漫著淒美的基調,非常抒情,也不會太冗長,展現優美的特質。

國際天團的柏林愛樂廳是少不了的,5、6歲的吳欣樺 ,是賽門·拉圖(Sir Simon Denis Rattle,1955-)領導柏林愛樂演出時,年紀最小的聽眾。

在國內由簡文彬領導NSO ,演出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歌劇《玫瑰騎士Rosenkavalier》,以及呂紹嘉指揮NSO 的理查·史特勞斯《沙樂美》,都讓吳欣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許多人看到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栽培孩子心血,十分感佩,但懷疑孩子年紀太小,可能效果有限。

吳明哲尊重外界的看法與作法,但他認為,歐洲國家一般家庭,會很早讓孩子接觸藝術,因為街頭雕塑、大小美術館音樂廳,非常普及,讓他們的美學養成就在生活中。

他們讓子女有機會去跑多聽,就是期待他們有類似的經驗,將來與西方交往,可以保持不卑不亢心情,懂得判別優劣。文化觀、藝術觀與價值觀的養成,不是一僦可成的。

吳欣樺十分感謝父母給她的機會,例如,她可以和大人一起去學習高爾夫球,建立她運動觀念,而且徜徉大自然的愜意美好,讓她的個性變得更陽光,更喜歡戶外活動。

對於學醫的父母,也有滿滿的感恩。母親喜歡看她吃飽睡好,關心她上學的制服是否乾淨俐落,其他部分不囉嗦,始終相信她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不過,吳欣樺說,曾經發生悠遊卡儲值金額不足,回不了家,打電話向媽媽求救,媽媽會快速用爸爸的Apple Pay ,轉帳給她,及時解危,讓她生活上滿滿的安全感。

至於爸爸則恩威互用,吳欣樺細數爸爸對她的教導,包括養成邏輯思考、形塑自我品味、講話不可以帶贅字、全力備考但不必在乎分數、不能說謊騙人,這些要求,看似容易,但足以讓她絞盡腦汁,全力以赴。

吳欣樺透露,她每年約3萬元的紅包收入,悉數交由會計背景的奶奶吳陳素香代為理財,而每月5千元零用錢,她都會精打細算,省省的用,爸爸也給她使用副卡,可以刷音樂會門票、高鐵票,至於她個人的生活小需求,她花爸爸錢時,都會考慮很久,買衣服如果價錢稍高,一定是可以穿很久、不退流行的式樣,她才敢下手。

至於買音樂會門票,觀看各項表演,吳明哲反而提醒孩子,要買好位置,因為從彰化出發,一趟路程不容易,不要為了省幾個小錢,造成時間浪費。

這樣的教育環境,果然吳家3子女,禮貌謙虛,才氣煥發,吳欣樺日目前就讀彰師大會計系,以後希望接奶奶會計理財的棒子,她從小學習大提琴,希望成為業餘音樂愛好者。

老二吳欣陽,彰化精誠高中畢業,已接申請西班牙CEU大學牙醫系就讀,將來學成,希望在西班牙尋找合適據點開業。CEU大學就位在西班牙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區,左鄰普拉多美術館,右接堤香美術館,讓吳欣陽書念累了,就可以往美術館跑,抒壓之外,也充電,讓醫學與美術,左右逢源,成為學習路上的金寶山。

吳欣陽從小就接觸藝術,看了不少展覽外,他也學習小提琴,是彰化市立青年管絃樂團成員。

至於老三吳欣勝還在精誠高中念高一,品學兼優,除了小提琴拉得很好外,他在高中會考中,勇奪全校第三名,將來想念醫學系,嚮往擔任心臟外科醫生,步入「哥哥爸爸真偉大」的行壺濟世行列,光耀門楣。

就在老二吳欣陽出國前夕,全家人相約在球場打球,他們選擇最陽光的方式道別,依依離情,但滿滿祝福。

有了美育作基礎,加上中國哲學觀耳濡目染,吳明哲與楊少雯夫婦很放心讓孩子向外發展,不管他們將來選舉什麼專業,身心靈都會很平衡。

他們共同為孩子,許一個踏實、豐盈的人生,滿心祝福,也胸有成竹,更樂觀其成!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為吳明哲一家。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