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各界加緊腳步面對永續發展 蔡明忠:地球毀滅迫在眉睫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今(5)日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他一直感覺到,「我們社會上對於永續議題,認為還很遙遠,大家沒有想到地球毀滅事實上是迫在眉睫。」而這也是富邦集團連年舉辦論壇,亟欲提高社會意識最重要的目的。

2024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今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行,蔡明忠致詞時指出,今年的主題是永續轉型的落差要如何來弭平,台灣大學有成立風險管理中心,富邦集團2016年就跟該中心攜手,開始研究什麼是台灣最大的風險。從氣候變遷帶來的永續發展風險,非僅台灣而是全球面臨的最大課題。

蔡明忠說,記得第一次舉辦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時,演講嘉賓是中研院長李遠哲,他當時帶來最重要觀念為:「大家腳步要加快,時間不是站在我們這一邊。」蔡明忠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富邦集團把推動永續稱為Run for Green,因為現在可能用走的會來不及,「所以我們邁向永續,大家需要加緊腳步,開始用跑的。」

蔡明忠表示,今年為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連續第三年發表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報告,透過這項調查可以剖析台灣的產業界,對永續議題到底有多少認知、做好多少準備。關於永續,大家關心的面向已經從環境轉到社會,企業內部如何確保勞動尊嚴,將員工福利、性別平等跟社會照顧的議題,能夠納入企業的營運,這也是很多人現在沒有注意到的永續環節。

從國際供應鏈的角度,蔡明忠說,重點在如何提升供應鏈的韌性,進而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但背後最重要就是他一再提的,金融業所能扮演的角色。「金融業怎麼樣將資金,透過融資、保險、投資,能夠合理有效分配到支持整個永續的轉型,對金融業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蔡明忠提醒:「我們要做的很多,我們需要加快腳步。」

蕭美琴:讓台灣成為全球淨零解方提供者

早上因為有行程而趕不及開幕致詞,但於第二場次趕到的副總統蕭美琴,致詞時指出,最近許多媒體的焦點在護國神山半導體,這個產業也能夠和減碳相關的資通訊應用技術結合,整合堅強的傳統產業供應鏈,投入綠能的設備製造、電網智慧管理、低碳生活、智慧生活應用等領域的技術與服務模式開發,讓台灣成為全球淨零解方的提供者,開創未來的綠色市場。

蕭美琴說,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舉辦的同時,台北國際電腦展正在舉行,不管是AI或者硬體生產面的焦點都放在台灣,並且聽到一些令人振奮的科技跟想像,「包含(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提到一些我過去無法想像的概念,例如說用AI來創造一個地球的Digital Twin,讓我們對未來整個環境變遷的趨勢能有更多的掌握,同時也透過科技和政策的導入,來影響甚至減緩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帶來的衝擊。」 

蕭美琴說,永續轉型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關鍵人物,每一個人都是產業的力量,轉型的過程往往是辛苦的,尤其是對台灣的傳統產業,但是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我們必須提早準備、超前布局,用我們科技的優勢,搶得產業永續發展的先機,」共同為全球打造一個綠色永續的未來。

<cite>副總統蕭美琴於「2024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表示,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必須超前布局,搶得產業永續發展先機。(蔡親傑攝)</cite>
副總統蕭美琴於「2024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表示,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必須超前布局,搶得產業永續發展先機。(蔡親傑攝)

台大TCFD調查:有評估實體風險者中,電子高碳排產業比率偏低

本次論壇持續發表TCFD報告,負責簡報的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郭雅婷指出,在風險管理面,有半數進行TCFD的國內受訪企業未能評估中長期風險並量化財務衝擊評估;在傳統高碳排產業有評估實體風險的比率最高,但電子高碳排產業則相對偏低,須進一步加強。而使用圖資進行風險分析者,在2024年也僅40%,顯示多數企業並沒有能力提供中長期的永續策略。

此外,受訪企業中,有把薪酬與氣候相關績效連結者不到1成,顯示企業在制定淨零永續轉型方面需加強努力,建議應強化永續治理與氣候績效的監督與管理。

相較於2023年,今年有進行TCFD的企業,將近半數開始採取低碳創新策略,較去年微幅成長。但整體而言,僅2成企業有進行任一形式的低碳創新,仍舊偏低。

郭雅婷指出,調查顯示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能掌握氣候機會,建構低碳轉型策略,建議企業應繼續在低碳經濟的未來中持續掌握氣候機會,盤查本身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產品碳足跡、攜手上下游供應鏈共同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構建永續能源與低碳創新策略,以創造產業的國際永續競爭力。

周桂田:政府政策缺乏整合與前瞻 導致企業緩步不前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就政府淨零碳排治理上,我國政策法規未能貫串整合,並且經常遲滯拖延,導致企業在國際淨零競爭上產生系統性風險。雖然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方案2.0至3.0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企業氣候相關揭露有依序進步提升,但碳費與其實施期程一再延宕,導致企業資訊不明、維持觀望,且大部分未擬定內部碳定價。

周桂田說,因缺乏前瞻的碳定價機制,無法超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台灣產業逐步流失轉型契機。同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用電大戶條款檢討進度落後,同樣導致多數企業持續觀望、未能即早進行能源轉型相關布局。總體而言,政府政策面上,在氣候相關資訊揭露、碳定價、能源與低碳轉型缺乏整合與前瞻,導致企業在低碳產品與製程創新、貸款融資等也緩步不前。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