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更名「邦克列酸」 王必勝:DNA鑑定還原餐廳是否存在病菌

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王必勝(右)3日表示,目前仍將來源鎖定在寶林A13分店。(劉品希 攝)
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王必勝(右)3日表示,目前仍將來源鎖定在寶林A13分店。(劉品希 攝)

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今天(3日)再次召開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會後表示,會中一致同意將「米酵菌酸」更名為「邦克列酸」,且將在國內展開相關研究,了解該細菌是否廣泛存在於台灣自然界;目前仍將中毒案矛頭鎖定在寶林A13分店,食藥署將採納專家建議,透過DNA鑑定,檢驗環境中是否曾存在該細菌。

衛福部3日上午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會議結論,會中一致認為「米酵菌酸」的「米」字容易讓民眾產生誤解或恐慌,因此決定改從英文Bongkrekic Acid 的音譯「邦克列酸」。另外,由於目前國際上「邦克列酸」相關案例很少,且無解毒劑,經醫師查閱文獻,會中仍建議臨床治療以「血漿置換術」最有效,效果優於洗腎,也希望臨床單位多蒐集個案資料,做為未來我國或他國類似個案治療參考。

王必勝指出,根據農業部資訊,唐菖蒲伯克氏菌共有4個亞型,其中3個亞型會造成植物病蟲害,因此相關研究較多,但唯一會產生「邦克列酸」毒素的椰毒病原型,因為不會對植物產生傷害,因此農方研究很少;這次事件為非常明顯的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案,但不知道該菌是否廣泛存在於台灣自然界,因此會中建議食品工業研究所與食藥署、農業部展開研究,了解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台灣自然生態與食品中的分布情況與特性。

截至目前,寶林茶室的食材、環境檢體皆為陰性,目前仍在檢驗越籍廚師家中的環境檢體,王必勝說,產生「邦克列酸」毒素有三大要素,包括細菌、介質、環境,目前仍鎖定問題出在寶林茶室A13分店,專家也建議針對餐廳環境檢體進行DNA鑑定,希望能找到細菌基因片段,證明環境中曾存在該細菌,至於環境與介質,相信檢方會透過調閱錄影帶、訊問等方式加以釐清。他說:『(原音)當然今天在會上,專家也有建議用DNA的鑑定方法,我們也會採納,用DNA鑑定方法來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細菌的片段,來證明它是曾經存在過,比較間接的方法,因為鑑定需要一個驗這個酸的標準品,這部分食品工業研究所已經有提供給食藥署,我們也會去努力看看。』

此外,王必勝指出,會中也討論邦克列酸食物中毒防治指引,較簡單的指引主要著重在一般細菌防治原則,以及避免毒素産生的一般環境處理原則,將由食藥署製作盡快公佈;至於針對食品製造業、餐廳從業人員及一般民眾的詳細指引,將由食藥署、食品及微生物專家蒐集相關資料並研析後再公布,所需時間較長。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寶林環境採檢皆陰性 廚師家環境採檢成關鍵
台大法醫所長:寶林廚師手上劑量比台積電晶片還小
薛瑞元談寶林案:不會成懸案、至少會有推論來預防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新增2輕症 未來通報以3月28日前發病為限
北市衛生局稽查這三家百貨美食街 7業者遭點名有缺失
寶林茶中毒案增2例輕症累計32例 4重症患者恐須換肝
寶林廚師住所再採14檢體 地震恐影響調查進度?食藥署說話了
寶林案專家會議結果曝 王必勝:將對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案做「防治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