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劉光泰開創「夜視人生」
記者傅啟禎/專題報導
要在一片漆黑的環境看清前路,除尋找光源,若能有如夜行動物一般的視力,更能適應環境,人因沒有翅膀,為了飛上青天的夢想,而打造飛機;因沒有夜間視力,從而發明夜視鏡。對從無到有,帶領團隊打造國軍夜視裝備的劉光泰上校而言,研發夜視鏡就像是在黑暗中模索,在險阻艱困的環境中模索、成長,為達成建軍備戰任務而奮鬥。
報考中正理工學院 更上層樓
現任軍備局401廠總工程師的劉上校,軍旅經歷相當豐富,民國75年高職畢業後,投考聯勤兵工技術學校,畢業後,任職202廠的評價僱員,工作主要內容為重型火砲彈藥生產,也就是俗稱的黑手。隨著制度改革,而轉任兵工中士,後在前聯勤司令部兵工生產署推薦下,報考中正理工學院,民國80年畢業後任兵工少尉軍銜,並回到202廠執行火砲研產的任務。
資歷豐富 參與重要軍武器研產
軍旅初期,劉光泰執行過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曾參與天弓一型飛彈技術移轉與量產工作,當時202廠負責天弓機動架、垂直發射架、發射箱等生產任務,後續也執行雙聯裝機砲研發,以及空軍汽油彈生產、M48、M60戰車火砲性能提升研產等工作,當時許多主力武器性能提升任務,他幾乎是「無役不與」,親身參與我國軍事裝備武器突飛猛進的階段。
請調402廠 奉命研發夜視鏡
回顧劉總工程師早期的所學及經歷,都與光電產業連結性不高,談起為何會執行生產夜視鏡任務,他笑稱,一切都是命運的牽引。民國88年,軍旅職涯順遂的他,遭逢父親過世與921地震等,一夕成了受災戶,悲痛之餘,也讓他決定請調中部(聯勤總部測量署第402廠),這場災難竟意外開啟他的「夜視人生」。
民國90年初期,因應國軍作戰需求成立夜視營,剛調任402廠光電所的劉光泰,奉命參與研發國軍夜視、熱影像裝備,回憶研發初期,劉光泰語氣稍顯沈重的說道,研發過程很無助,沒有前例可循,當時參考國外設計後,研發第一代夜視鏡(單眼單筒、雙眼單筒跟步/機槍夜視鏡),或許第一代產品不完美,但研發團隊彙整缺點,並以此作為後續精進的依據。
人因工程 符合用兵造兵理念
民國95年時,研發團隊針對第一代夜視裝備不足處修正,劉光泰說,有了經驗後,改革的方向逐漸變得明確,包含模組化與輕量化設計、通用零件、並採用第三代軍用規格光放管提升解像力,更參考歐美現役裝備,把金屬材質調整為塑鋼、使用非球面樹脂鏡片,並從人因工程技術著手,研發期間多次赴部隊了解官兵需求,達到用兵造兵相結合的理念。
做好每件事 圓滿從軍初衷
服役迄今34年的劉總工程師,曾歷練僱員、技勤士官、具備管理與領導專業的軍官等職,在軍中過了人生大半歲月。他說,每個職務就像是一個舞台中的角色,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思維,看到的視野也就不同,但相同的是,要全力以赴做好每件事,這是他從軍至今不變的初衷,這樣的信念,也讓他的「夜視人生」更臻圓滿。
從事武器研產30餘年,劉上校更企盼國人能支持「國防自主」的政策,使國軍在武器維保、系統整合、後勤補給都能不仰賴國外,以及「消失性商源」的潛在風險,讓國軍永續使用品質佳,且妥善率高的裝備,守護國家安全。
劉光泰上校在軍中過了人生大半歲月,感謝30餘年軍旅歲月帶給他的成長與歷練。(記者傅啟禎攝)
劉光泰向時任參謀總長的霍守業上將說明第402廠研發的熱影像、夜視裝備。(劉光泰提供)
為執行國軍夜視裝備研發任務,將裝備在步兵學校(現改為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實施初期作戰測評。(劉光泰提供)
配合T91戰鬥步槍研發之TS91B瞄準鏡,相關裝備由陸戰隊特勤隊實施城鎮作戰射擊測試。(劉光泰提供)
劉光泰在前聯勤司令部兵工生產署推薦下,報考中正理工學院。(劉光泰提供)
劉總工程師於畢業前陸軍兵工學學校(現改為陸軍後勤訓練中心)分科教育,學習防空快砲檢修。(劉光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