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自給不足跨紅線 中國難硬起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視察黑龍江,強調中國實體經濟、製造業和糧食等要自力更生,都要靠自己。中美貿易戰,兩國都聲稱「子彈還很多」。假如兩國有朝一日不幸完全撕破臉,到底誰占優勢?軍事、外交暫且不論,即以糧食自給和供應,中國早已跨越自給自足的紅線,危及國家安全。習近平考察「中國糧倉」東北,或已警惕糧食危機可能成未來中國的最大威脅,中國必須進口糧食,從美中貿易戰出現的大豆問題即可見一斑。

習近平26日在齊齊哈爾說,中國是有近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獲得,逼中國走自力更生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制訂好發展路線圖。有評論認為,貿易戰使中共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孤立,中國漸面臨潛在的糧食不足危機,習近平視察東北糧倉用意在此。

中美都聲稱貿易戰「子彈還很多」,到底有那些子彈?中國如對波音飛機、蘋果手機等下手,美國將有重大損失會「很痛」;但美國如對中國糧食、能源等進口勒住咽喉,中國會「致命」。糧食是民眾的吃飯問題,習近平2015年曾把糧食安全放在比能源安全更優先的位置上。但糧食自給率下滑,已跨越警戒線,是中外專家公認「中國無法超越美國」的原因之一。

中國GDP總量即將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國,讓很多中國人對打貿易戰很有底氣,認為中國最終必勝。但不要忘了,中國仍是「資源窮國」。隨舉數例:一,水資源匱乏:《水︰財富、權力、文明的鬥爭史》一書作者史蒂夫.所羅門指出,中國人均淡水儲量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近年高比例水源汙染已至危險級別,更影響民生用水和農作物耕作。

二,能源稀缺:煤、石油和天然氣每人平均量僅達世界平均水準的十五分之一,大量仰賴進口。中國須多方爭取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用不合理價格和條件爭取供應穩定,海陸能源運輸也成中美軍事戰略競爭的要衝。

三,可耕地降至新低。中國可耕地僅占全球9%,卻須養活全球五分之一人口。耕地最少須維持18億畝,才能種植足夠作物養活14億人。但這道防線已失守。由於工業化廠房和住屋需求,大量良田被建成房屋,以拉高地方GDP增長率。以第一大產糧省河南為例,每年平均20萬畝農地變成建地。中國可耕地已不到15億畝,三分之一耕地還有酸雨汙染。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糧食需求約7億噸,但自產只有5.54億噸,近2億噸須靠進口,使中國糧食安全面臨威脅。

中國目前自美加和南美洲進口大豆、小麥、玉米;經濟富裕後人民對豬肉、牛肉等高蛋白質食物需求增加,也靠進口。美中貿易戰爆發,中國依然無法擺脫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的依賴。當然,經濟全球化和分工,類似中國依賴進口外國糧食的國家很多,日本、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都是。但這些國家與西方親善,不用擔憂進口中斷。

美國農產出口是農民命脈生計,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禁止農產品出口中國,這樣重傷美國農民利益,也危害中國無辜百姓。但如果美中爆發衝突或戰爭,糧食禁運或海運封鎖,就成中國的最致命要害。軍備再先進、武器再強大,糧食不足就難以和外國抗衡,或打經年累月的持久戰,這是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2006年還有糧食結餘,曾出口1000萬噸。近年經濟高速成長,反而缺糧了。2013年迄今,每年進口糧食都逾2200萬噸,糧食自給率已跌至86%,官方卻否認;專家說,糧食自給率短缺10%,社會可能不安;如有30%不足,就可能引發動亂。

如加上能源、主要礦産大部分靠進口,對外技術依存度太高(中興芯片就是新例),中國體質還是脆弱,「厲害了,我的國」想和美國叫板「誰的子彈多」,只能是官媒鼓舞民眾士氣、團結內部,如真的放到現實中檢驗,人民的肚子也掌握在外人手中,如何真正硬氣和資源豐富的超強美國抗爭?

「富比世」雜誌曾指出,水、能源、糧食、人口老化、老大哥式經濟等五大因素,使中國不可能超越美國。中共施政太重視GDP數字漂亮,如今糧食安全隱隱已亮起紅燈。習近平走訪中國糧倉或有警惕的蘊意,糧食風險積重難返,無法靠轉基因作物等補回來,只能修睦外邦,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