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過量不只增加心血管風險,還易發生這件事

很多的專家都會說「少吃紅肉」,而且有很多研究都說,紅肉吃得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的說法,但為什麼呢?新的研究給了答案,紅肉中的物質會導致生物老化。

 

為了解被許多健康研究視為「萬病之源」的紅肉為什麼會致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他們發現攝入紅肉之後,腸道中會產生一種「三甲胺」的化合物,經肝臟轉化後會變成一種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代謝物「氧化三甲胺(TMAO)」,因此,進行了動物實驗和人體研究。

 

小鼠研究發現,讓6個月大的小鼠注入含TMAO半年後,12個月大的小鼠細胞變成如同27個月;相當於人類80歲的小鼠,而在收集101位無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和22位年輕人進行血液比對後,發現血液中的TMAO濃度隨年齡增加也顯著上升。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選擇肉類時,不妨用白肉或豆製品取代紅肉比較好。

 

<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針對飲食和健康這類型的研究,他認為都不應該斷然地下結論,他舉例,3、4年前的論文指出,食物中的膽固醇不是影響血脂或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這兩年來有很多患者都堅持要天天吃蛋,但是低密度膽固醇一直升高,還是得禁吃。

 

紅肉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牛肉含有非常容易吸收的血鐵和蛋白質,是貧血者補血的好選擇,洪惠風說,去年加拿大的一項研究還證明,紅肉和加工肉對人體沒有傷害。他認為食物的好壞,重點在「量」,如果血液的指數正常、食物都沒有過量,對人體就沒有傷害,如果飲食控制還無法改善,必要時還是要用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最新研究:每週紅肉攝取別超過「1數量」,否則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服用保健食品改善血脂!「7成分研究實測結果」曝 醫點名「2成分」愈補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