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專訪劉德音 談台樍電海外設廠同時「根留台灣」的深思熟慮

台積電近一年多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和日本熊本設廠,本月將公布德國設廠計畫, 但關鍵製程與研發主力依舊「根留台灣」。美國《紐約時報》4日刊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專訪,解釋在中國犯台野心擴張與美國憂慮漸增之際,為何仍作此決定的箇中緣由。

《紐時》記者眼中的台積電總部:像是祕密政府研究機構

專訪開頭即點出,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造商,位於地球當前地緣政治最不安定的正中心、小島台灣,這讓華府非常緊張。這間美國不能沒有它的公司,距離中國僅約100公里。

在紐時記者眼中,台積電總部和矽谷科技企業大不相同,看起來像是個祕密的政府研究機構,內部安全管制極為嚴格,防止任何商業機密外洩,有人甚至因為回覆電郵時改了標題而被開除。

紐時形容,68歲的劉德音擁有電機與電腦工程博士學位,待過美國英特爾和貝爾實驗室,同時像是擁有外交官、科學家和企業領導人等多重身分。

劉德音於今年6月在新竹科學園區接受紐時專訪,當時他剛從美國回來。他說:「我們和國會、商務部及白宮的關係都很好,我想他們都認識我們。」為了讓台積電赴設廠,因而有了《晶片法案》,顯示美國對晶片業者不作二想。

他透露,本月將會依據《晶片法案》向美方提出補助申請。

台海情勢不穩危及半導體供應 美國的憂慮催促台積電赴美設廠

為了對抗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政治人物催促台積電到台灣以外的地區設廠。他說,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商務部官員要求台積電赴美投資;在一個產業會議中,數名台積電客戶代表也私下找他談話,催促台積電赴美設廠。

台積電的海外設廠計畫是公司營運策略的一部分,作為對美國官員「降低對台灣製造晶片的依賴」的回應。

川普政府的國務院卿柯拉克(Keith Krach)當時開始向台積電招手,邀請劉德音與時任國卿龐培歐、商務部長羅斯舉行電話會議,柯拉克提到,台積電需要幫助「催生」美國的半導體業。

劉德音拍板美國設廠 「是時候讓台積電更全球化一些了」

他說:「我也覺得這(赴美設廠)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客戶有65%來自美國。他們有不同的需求,而我們也有不一樣的機會。」

劉德音回憶,那時發現產業版圖開始出現改變,「我想,是時候讓台積電變得更全球化一些了。因為我深知我們的技術現在是全球領先,但以後呢?」

對了對抗台灣半導體業,中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挹注巨額補助,也出動駭客和竊取智財權等手段。台灣夾在中美之間,2020年宣布切斷供應華為晶片,當時華為是台積電第2大客戶。

回顧當初決定,他表示台積電仍需要美國方面的技術,別無選擇。

不認同「矽盾」概念 劉德音:中國不會為了半導體決定攻擊、或不攻擊台灣

劉德音表示,不認同「矽盾」(Silicon Shield)一詞的概念,他說:「中國不會為了半導體而侵略台灣。中國也不會為了半導體而不侵略台灣。這個問題應該取決於中美關係:他們打算如何維持現狀?雙方各自要的是什麼?」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建廠成本是台廠的4倍以上,且投產進度落後,推估將延至2025年。此外,台積電也面臨高成本與管理挑戰,台美員工發生文化衝突,台積電不得不派數百人赴美救火。更大的隱憂是,美國企業是否願意花更多錢買「美國製造」的晶片。

對此劉德音說,他已告訴美國政府,需要在《晶片法案》規定的520億美元之外,提供更多補助。

台積電深耕台灣 「沒有辦法移到其他地方」

他指出,40多年來台積電深耕台灣,網羅最菁英的工程師、科學家、技術人員與製程人員,包括多達3000人的研究科學團隊,集一個世代之大成,能夠投注極大努力以快速步調製造最先進的晶片,因此要複製台灣的架構極其困難。

他說:「我們沒有辦法把它移到其他地方。」

更多太報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積電中科2奈米建廠又卡關 恐明年才能動工
台積電中、高設廠進度大不同 王美花:台中審了數月仍未果
全球研發中心啟用 台積電:根留台灣
高雄廠先緩?先進封裝需求猛 台積電將砸900億銅鑼園區設廠
進度超前美廠!台積電日本熊本廠辦公大樓8月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