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零死亡願景」 設施教育應雙管齊下

在「零死亡願景」實施十年之後,皇后區的皇后大道不再是所謂的「死亡大道」,不過如今「死亡大道」另有別條路,而這樣的結果,代表著「零死亡願景」計畫的成功還是失敗?

為了減少在紐約市五大區的死亡車禍,十年前紐約市啟動「零死亡願景」,但多年過去,不僅問題仍在,更有交通維權團體批,交通問題「只增不減」,事實上政府並未快速響應、解決交通問題,而美其名的「願景」也只是喊話。

近日在布碌崙(布魯克林)才有華婦遭到汽車撞上喪生,成為2024年第四名死於交通意外的行人,在短短的近20天來說,等於每五天就有一人命喪輪下。

雖說紐約市在日前迎來700多天的第一場積雪超過一吋的大雪,降雪或多或少會導致視線不佳、增加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但若把這個死亡人數全數歸咎於天氣,恐怕很難說服大眾,畢竟除了今年和去年,雪天從來都不在紐約的冬天中缺席。

而相信長期居住在紐約市的人都不陌生,在路上、巷子裡,經常聽到長按喇叭的聲音,這樣的吵雜聲對於紐約市民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但對於剛從外州來的人來說,這樣的喇叭聲不僅反映出紐約市交通的繁忙,也能體會到紐約駕駛的「沒耐性」。

「路怒」這個詞近年來愈來愈常見,雖然在紐約市區開車,的確很常時候會令駕駛者感到挫折或生氣,但若要真的實施「零死亡願景」,除了硬體設施要跟著時代提升,教育用路人或許也是需要改善的重點,兩項雙管齊下,才能夠更快減少死亡數字,也能夠真正慰藉這些在交通事故中不幸葬生的亡魂,以及每一個心碎的家庭。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洛斯蓋圖華婦被殺 夫坦承勒斃棄屍
華男家路邊停車 醒來車離奇失蹤 原因竟是...
伊大研究:人口流失 2100年全美1.25萬城市變「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