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實現藝術平權番外篇】少子化代表孩子愈來愈珍貴 紙風車看重孩子的第一哩路
被譽為創造台灣兒童戲劇夢工廠的紙風車劇團,32年來創作近百齣兒童劇,近年仍維持每年推出一至二部新作。除了以「兒童需要兒童劇,台灣需要台灣的兒童劇」為理念,還發起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為全台兒童巡演、實現藝術平權,陪伴孩子踏上藝術的第一哩路。
據了解,紙風車在嘉義演出曾吸引7,000名觀眾,是目前參與人數最多的場次,一場相當抵過國家劇院售票演出5場全滿,讓團長任建誠心甘情願到戶外忍受日曬雨淋,「能讓台灣各地孩子都有機會接觸藝術表演,是紙風車最核心的目標。」
儘管紙風車費時18年完成777場表演,每次演出仍有80%的小朋友是第一次參與,「也許是家長忙錄或其他原因,連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還是有很多小孩沒有看過。我們希望藉由免費的表演,到最靠近孩子生活的區域去,增加觀眾跟孩子們參與的機會。」
兼任編導的副團長莊瓊如也絞盡腦汁想創意,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小朋友是最嚴苛的劇評家,台上演出不但要投入真實情感,還得寫實、誇張、有不同的刺激,因此一場平均70分鐘的表演,要變化4種形式。」同時得滿足家長興趣,讓家長願意帶孩子一起看、一起互動,而不是低頭滑手機。
除了創作內容,紙風車也堅持每次演出前的準備工作確實到位,依流程彩排、調整燈光器材,30年來不曾改變,讓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都有強烈的使命和認同感。
外界形容紙風車是兒童劇的天團,所到之處無需費力總能吸引滿滿人潮。任建誠笑說:「才沒那麼厲害!」他指出多年來都是靠行政人員的努力宣傳,不只打電話、寫email、社群宣傳,還要依地方特色習慣,結合海報張貼、村里長廣播、夾報等方式,才能有效號召最多觀眾到場。他不忘提到近年的少子化議題,認為雖然對售票產生影響,相對代表孩子愈來愈珍貴,要更重視孩子首次參與和體驗藝術表演的機會。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兒童劇與時俱進 紙風車藝術工程永續啟航
【紙風車實現藝術平權1】10月啟動新巡演 紙風車兒童劇持續為孩子造夢
【紙風車實現藝術平權2】疫後硬體人事費用高漲 紙風車籌資募款成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