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加薩戰爭或將摧毀哈瑪斯,但不會使以色列人感到更安全

經濟學人》21日分析,加薩戰爭並無贏家,即使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也難以真正成為贏家。這場戰爭將使以色列在國家安全、國內政治、外交等方面陷入更深的分歧和衝突之中,難以解決與巴勒斯坦的長年衝突。

去年10月7日哈瑪斯殘酷襲擊以色列南部,導致逾1100人喪生,約240人被擄為人質。以色列宣布進攻加薩走廊,有兩個主要目標:剷除哈瑪斯並解救人質。然而,哈瑪斯在加薩地下建造了如迷宮般的隧道,而地表則居住著220萬人口,這使得任務困難重重。一位以色列軍官向《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承認:「我們真希望能擁有一個非常詳盡的計劃。」

加薩戰爭已經進行了6個月,有人認為以色列取得了順利的進展。畢竟,哈瑪斯的戰鬥力已大幅下降。在沒有額外讓步的情況下,以色列成功解救一半的人質,而且談判仍在繼續,有機會釋放其餘人質。加薩戰爭沒有引發大規模的中東戰爭,甚至約旦河西岸或巴勒斯坦裔以色列人也沒有因此製造太大的騷亂。

然而,最終以色列人能否感到安全呢?哈瑪斯在加薩的領袖、10月7日襲擊策劃者辛瓦爾(Yahya Sinwar)仍然逍遙法外。加薩戰爭造成巨大破壞,約有2萬名平民死亡,超過一半建築被摧毀或損壞,戰後幾乎不可能在原地建立穩定、和平的政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平民苦難的漠視,不僅削弱了國際社會的同情,也引起了盟友的質疑。

<cite>以色列軍方稱在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加薩市總部下方發現哈瑪斯地道。(AP)</cite>
以色列軍方稱在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加薩市總部下方發現哈瑪斯地道。(AP)

看似順利贏下?

基於對哈瑪斯造成重創,有些人認為以色列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以色列官員聲稱,他們已經擊潰了1萬3000名哈瑪斯戰士,約佔該組織戰前人數的一半。哈瑪斯在2月中旬承認,組織至少有6000人傷亡。雖然難以確定哪個數字更準確,但損失確實存在。哈瑪斯的大部分旅都受到了嚴重打擊,而以色列的士兵損失僅約250人。

哈瑪斯所擁有的約2萬枚火箭彈已經耗盡,地下通道網絡受到破壞,特別是在加薩北部的據點已被摧毀。由於缺乏人力和物資,哈瑪斯難以構成嚴重威脅,並且在未來幾年內也難以控制加薩。這或許是因為哈瑪斯將加薩人拖入了地獄般的戰爭,民調顯示該組織在當地的支持度急劇下降,只有38%的民眾希望哈瑪斯在戰後繼續掌權。

在以色列國內,公眾在戰時展現了團結一致的態度,跨黨派戰時內閣也已經運作5個月。雖然經濟成長受到預期內的打擊,例如2025年的公債占GDP比例將從去年的60%上升至67%。但仍然在可控範圍內,央行擁有20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作為緩衝。

即使國際社會對戰爭造成平民傷亡表示憤慨,但目前這種憤怒還未轉化為實質行動。以色列的大多數西方盟友,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尚未呼籲實現永久停火,或對以色列採取任何形式的懲罰行動。就連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的6個阿拉伯國家,除了召回大使之外也未採取太多行動,以色列人仍可每日從特拉維夫飛往杜拜。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這些認為戰爭順利的觀點都未考慮到更長遠的問題。在不對稱戰爭中,傷亡人數並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美國早已從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驗中吸取了同樣的教訓。

<cite>2024年2月13日,以色列裝甲部隊在加薩走廊南部推進。(美聯社)</cite>
2024年2月13日,以色列裝甲部隊在加薩走廊南部推進。(美聯社)

戰後的加薩不會讓以色列感到安全

數十年來,以色列的安全理論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威懾、預警和決定性勝利。換言之,若前兩者失效,以色列將透過短期激戰來重建威懾力。然而,去年10月7日,這三大支柱皆崩潰。哈瑪斯大膽攻擊,以色列情報部門失靈,而隨後的加薩戰爭已經持續6個月,也未帶來決定性勝利。

而戰後,加薩需要時間重建與建立穩定政權──《經濟學人》認為這幾乎不可能。同時,加薩將不再適合居住,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大多數人只能在擁擠的避難所和帳篷中生活數月、數年,缺乏工作機會,僅能依賴援助維持生計。殘存的哈瑪斯勢力可能會打游擊戰,攻擊以色列軍隊和被視為合作者的巴勒斯坦人。武裝組織將輕易在加薩廢墟中招募新兵,這也將使以色列難以感到安全。

管理西岸部分地區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很難重新掌控加薩。年邁的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支持度與合法性受質疑。多達88%的西岸民眾希望阿巴斯下台,另有62%民眾認為應該由哈瑪斯來代表巴勒斯坦。

美國及其阿拉伯盟友認為,在2007年之前曾在PA統轄下的加薩地區數千名警力或許能夠重新投入運作,以建立當地的秩序基礎。然而,以色列政府的右翼官員不會贊同這個想法,且自2007年起,PA在加薩的警力已無法阻止哈瑪斯控制該地區。

<cite>2024年3月14日。穆斯林齋戒月期間,巴勒斯坦人在加薩地帶拉法的一棟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住宅大樓旁的當地市場購買食物。(美聯社)</cite>
2024年3月14日。穆斯林齋戒月期間,巴勒斯坦人在加薩地帶拉法的一棟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住宅大樓旁的當地市場購買食物。(美聯社)

最終,加薩的統治權可能會轉交給當地強大的氏族,加薩不會出現正常運作的政府,而可能形成軍閥統治。無論廢墟中崛起了何種形式的政權,都無法讓以色列人感到安全。在以色列北方,支持哈瑪斯的黎巴嫩真主黨每日轟炸以色列,導致北邊80萬居民被迫遷離。加薩的戰鬥結束後,這些人將必須決定是否返回家園,儘管裝備比哈瑪斯更精良的真主黨正潛伏在邊境的另一側。

無黨派智庫「以色列民主研究院」(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每月都會詢問以色列人是否對「未來國家安全」持樂觀態度。去年10月下旬,戰時首次調查發現46%的以色列人充滿希望。到今年3月,樂觀度程度已降至41%。半年來的戰爭讓以色列人感到更不安全。一名軍官表示:「以色列全體人民的自信心產生巨大變化,再也回不到以前。」

與阿拉伯關係惡化、西方支持動搖

戰前,阿拉伯世界正朝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方向發展。2020年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與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摩洛哥等國簽署《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達成外交關係正常化。然而,自去年10月以來,加薩的痛苦一直是阿拉伯國家關注的焦點,電視與網路傳播著死亡和絕望的場景,以及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極端言論。

由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歷史衝突,阿拉伯國家多數拒絕承認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當局花了數年時間試圖讓本國民眾做好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準備,但華盛頓研究院(Washington Institute)去年12月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96%的該國民眾認為阿拉伯國家應該斷絕與以色列的所有關係。

《亞伯拉罕協議》不僅僅是允許以色列人飛往杜拜度假,還旨在鞏固中東地區共同對抗伊朗威脅的區域聯盟,並促進解決以巴衝突。然而,現在看來這兩個目標都遙不可及。波斯灣國家正試圖與伊朗緩和對立關係,以免導致本土遭受攻擊。

<cite>2024年2月19日,耶路撒冷舉行示威,要求哈瑪斯立即釋放在加薩地帶扣押的以色列人質。(美聯社)</cite>
2024年2月19日,耶路撒冷舉行示威,要求哈瑪斯立即釋放在加薩地帶扣押的以色列人質。(美聯社)

轉變態度的不僅是阿拉伯人,西方國家年輕人也不像他們的上一代人那般同情以色列。YouGov民調機構2月發現,美國65歲以上的人中有20%認為以色列是種族隔離國家,而在18至29歲年齡段的美國人中,這一比例達到了39%。蓋洛普(Gallup)2月調查發現,中老年美國人中有63%更同情以色列人,僅有20%同情巴勒斯坦人;而年輕人則是45%同情巴勒斯坦人,37%同情以色列人。

甚至美國政界也出乎意料地動搖了,一些民主黨人希望看到以色列迎來新的領導人。過去,停止對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只是少數政治人物的想法,現在這些呼籲已成為主流。現任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掌權的時間越長,這些現象就會更普遍。未來,以色列在西方的支持基礎可能不會太穩固。

一些以色列人樂觀地認為,只要政權更迭就能重新獲得美國的青睞。也許會,但恐怕只是暫時。以色列內政右翼勢力強大,新的執政聯盟也很難避免與右翼政黨合作。因此,右翼政黨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他們會繼續反對「兩國方案」,反對減少西岸的定居點(又稱屯墾區),以及不支持重新啟動和平進程等美國提出的條件。

<cite>2024年3月17日。西班牙北部聖塞巴斯蒂安,親巴勒斯坦示威者躺在地上抗議以色列對加薩的攻擊。(美聯社)</cite>
2024年3月17日。西班牙北部聖塞巴斯蒂安,親巴勒斯坦示威者躺在地上抗議以色列對加薩的攻擊。(美聯社)

國內政治混亂、分歧

以色列需要解決國內政治的混亂與分歧。四分之三的以色列人希望納坦雅胡下台。42%的以色列人希望繼續進攻,而47%的人認為可以停戰了。這表明民眾對於繼續戰鬥以追求「全面勝利」或停止戰鬥以促成釋放人質,存在不同看法。

戰爭也促使以色列國內討論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批評者列舉了納坦雅胡政府自10月7日以來本應該採取的行動:本可以等待報復的時機,選擇有限襲擊,而非對加薩進行大規模轟炸。本可以提供更多人道援助給加薩,並譴責極端右翼政客的種族清洗言論,以及公開與美國和阿拉伯國家討論戰後的安排。加薩數十萬人口的饑荒慘況,以色列不僅是人道失敗,也負有戰略責任。

<cite>2023年10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面。(美聯社)</cite>
2023年10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面。(美聯社)

納坦雅胡的頭號對手、戰時內閣成員甘茨(Benny Gantz)是最有可能接替的人選。如果他成為總理,他將需要花大量時間處理戰爭的後果:包括延長徵兵期限、服役負擔對經濟的影響、高昂的國防開支、邊境城鎮的重建等,這些都可能需要透過提高稅收或削減其他領域的預算來應對。選民將繼續對國內政治感到不滿,而甘茨還必須應對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不滿情緒。

納坦雅胡下台之後,以色列政治分歧也不會結束。以色列的溫和派希望能夠將極右翼人士邊緣化,但甘茨很難達成這一目標。巴勒斯坦問題將重新成為議程上的焦點,右翼政黨往往利用這個議題來煽動選民的恐懼,並獲得巨大的政治成功。

結論是,加薩戰爭可能會給以色列帶來糟糕的後果:它將使以色列更深陷於佔領巴勒斯坦的困境中,數十年來,佔領巴勒斯坦地區已經使以色列社會變得扭曲,也毒害了它的外交關係發展。當然,造成這種悲慘局面的罪魁禍首並不僅僅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內,拒絕承認以色列的傾向根深蒂固。當戰鬥停止時,以色列和哈瑪斯都可能宣稱勝利,但實際上,沒有人是贏家。

<cite>加薩走廊以哈衝突:遭炸傷的巴勒斯坦孩童躺在醫院地板哀號。(AP)</cite>
加薩走廊以哈衝突:遭炸傷的巴勒斯坦孩童躺在醫院地板哀號。(AP)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