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悲觀看加薩停火談判:以色列、哈瑪斯立場相去甚遠

被困在加薩8個月的4名以色列人質在8日獲救後,以色列高級軍官讚揚執行任務的突擊隊員的英勇表現,他們在擁擠的努塞拉特難民營中找到關押人質的兩間公寓的準確情報。然而,以色列國內的欣喜之情是短暫的,因為以色列在救出人質和達成停火協議方面都難以實現。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2日分析,由於仍有120名人質被哈瑪斯扣押,其中至少43人已被推定死亡。以色列安全官員降低了通過類似突襲行動營救人質的期望,認為要釋放大部分人質,必須與哈瑪斯達成協議。

以色列國內也有很多聲音呼籲停火,希望通過停火來促使哈瑪斯釋放被扣押的人質。然而,哈瑪斯和以色列在停火條件上存在諸多分歧,雙方的立場差距很大。儘管作為中間調解人的美國對達成協議表示樂觀,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哈瑪斯和以色列之間的分歧似乎無法調和。

如果衝突繼續,生活在加薩的平民將面臨更大的危險和困難。據哈瑪斯管理的加薩衛生部門指控,以色列軍隊為保護人質和突擊隊員的逃生路線而進行火力掩護,導致至少274巴勒斯坦人在這次營救行動中喪生。以色列駁斥稱許多罹難者其實是武裝分子。但無論具體傷亡數字是多少,對於受戰火摧殘已久的平民來說,盡快停火仍是必要的。

<cite>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以色列民眾歡喜慶祝人質獲釋。(AP)</cite>
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以色列民眾歡喜慶祝人質獲釋。(AP)

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停火協議版本,哈瑪斯怎麼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0日抵達中東,推動拜登(Joe Biden)總統提出的停火協議。該協議基於以色列的提案,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為期六週的休戰,期間以色列將從加薩城區撤軍,哈瑪斯將釋放部分人質,以換取以色列扣押的巴勒斯坦囚犯。第二階段將透過中間國進行斡旋談判,以達成更持久的停火,並釋放哈瑪斯扣押的以色列男性士兵和更多巴勒斯坦囚犯。第三階段將處理死者的遺體歸還事宜,並啟動加薩重建計畫。

對目前美國支持的加薩停火提議,哈瑪斯方面有何回應?布林肯抵達卡達首都杜哈後不久,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辦公室傳出消息稱哈瑪斯拒絕了該提議。哈瑪斯的回應重申了該組織的立場,一名官員表示,任何協議都必須「結束猶太復國主義對我們人民的侵略,讓以色列軍隊撤離,重建加薩並達成認真的囚犯交換協議」。

與以色列人不同,美國人至少在表面上對達成協議的前景仍然持樂觀態度。10日,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支持該協議的決議,並獲得通過,只有俄羅斯投了棄權票。布林肯指出,哈瑪斯提出了「許多」修正意見,其中一些是「可行的」,他並表達相信「這些分歧是可以彌合的」。據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透露,美國一直在評估哈瑪斯對美支持的加薩停火提議的反應。

<cite>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然而這次行動對努塞拉特難民營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地面攻擊。(AP)</cite>
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然而這次行動對努塞拉特難民營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地面攻擊。(AP)

以色列、哈瑪斯為什麼難以彌合分歧?

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的根本立場區別在於:以色列希望先盡快釋放更多人質,之後再做出任何長期承諾。而哈瑪斯則要求以色列先承諾全面從加薩撤軍,並接受長期停火,才願意釋放人質。

此外,雖然雙方皆有公開明確的立場和要求,但外界仍然很難準確判斷他們背後真正的意圖。決策不斷受到內部政治因素、國際壓力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

哈瑪斯耗費了兩週多的時間才做出正式回應,外界認為其領導層存在分裂。哈瑪斯政治局設在卡達首都杜哈,容易受到國際壓力影響,加上卡達東道主的施壓,若不同意停火協議,可能被迫離開在杜哈的豪華住所,因此對達成協議顯得更加開放。

然而,最終的決定權在於哈瑪斯在加薩的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辛瓦爾是去年10月7日大屠殺的策劃者,對政治局高層在杜哈的處境無動於衷,但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妥協壓力。他的攻擊行動給加薩帶來可怕的破壞、3萬7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命。以色列最近的人質營救行動凸顯出,哈瑪斯將人質當成交換籌碼的盤算失靈,無法保證換取以色列釋放大量巴勒斯坦囚犯。

使情況更加複雜的是,哈瑪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正式回應,是因為每個步驟都需徵詢辛瓦爾的意見。據信他藏身於加薩地下隧道網絡的某處,僅透過跑腿人員攜帶紙本筆記來進行溝通,以避免暴露位置給以色列。因此,哈瑪斯若有任何立場上的變動,都需數天時間才能傳達。

<cite>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然而這次行動對努塞拉特難民營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地面攻擊。(AP)</cite>
以色列在6月8日發動新一波大規模攻堅行動,成功將4名人質從加薩走廊中部救出,然而這次行動對努塞拉特難民營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地面攻擊。(AP)

以色列的立場也不太明確。討論中的提案表面上來自以色列政府,納坦雅胡也承認他支持該提案。然而,這個提案是由戰時內閣制定的,納坦雅胡的極右翼聯盟夥伴並未參與戰時內閣,他們威脅說,如果以色列停火,他們將退出執政聯盟。更重要的是,幾週前推出這個提案的戰時內閣出現了人事變動,中間派的甘茨(Benny Gantz)和艾贊科特(Gadi Eisenkot)於9日宣布退出戰時內閣。

甘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猶豫和政治考慮阻礙了關鍵的戰略決策」。他給了總理三週的期限,要求其制定結束加薩戰爭的全面戰略,然而總理未能做到這項要求。艾贊科特則更直接地解釋了他離開的決定,他表示政府的目標「都完全失敗」。

這兩人的離去是停火協議前景不樂觀的另一個跡象。他們主張,應該停火至少幾個月,以便釋放還在囚禁中的人質,並開始建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管理加薩地區。納坦雅胡仍然以微弱多數繼續執政,但中間派的離開使他完全依賴極右翼。甘茨加入戰時內閣的條件是8個月前要求排除政府中的極端分子。現在,總理必須單獨應對這些極右翼政黨的要求。

最終,儘管美國的布林肯認為以哈之間的分歧是有可能解決的,但實際情況是,雙方內部的分歧和矛盾非常深刻,以至於達成停火協議的任務幾乎難以想像或實現。

<cite>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聯社)</cite>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聯社)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