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創新科技勇奪愛迪生獎2金4銀2銅創史上最佳紀錄

、經濟部支持的工研院、金屬中心等法人研發機構,共有八項創新技術榮獲2024年愛迪生獎二金、四銀、二銅的肯定,創下經濟部史上單一年度拿下最多愛迪生獎的紀錄。圖為金屬中心與工研院獲獎團隊大合照。
、經濟部支持的工研院、金屬中心等法人研發機構,共有八項創新技術榮獲2024年愛迪生獎二金、四銀、二銅的肯定,創下經濟部史上單一年度拿下最多愛迪生獎的紀錄。圖為金屬中心與工研院獲獎團隊大合照。

▲、經濟部支持的工研院、金屬中心等法人研發機構,共有八項創新技術榮獲2024年愛迪生獎二金、四銀、二銅的肯定,創下經濟部史上單一年度拿下最多愛迪生獎的紀錄。圖為金屬中心與工研院獲獎團隊大合照。

臺灣創新科技研發成果在國際上大放異彩,令各國刮目相看!經濟部今(廿二)日宣布,臺灣創新研發成果,共計拿下九座2024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殊榮,名列全球第三。

愛迪生獎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其宗旨主要在鼓勵對世界造成實際的影響與改變的創新研發,是國際上極具指標性的創新獎項,今年臺灣在全球近四百多項技術/產品激烈競爭中,共有四個機構/企業、九項技術獲獎,其中,由經濟部支持的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綜合所共有八項創新技術,榮獲二金、四銀、二銅佳績,創下經濟部史上單一年度拿下最多愛迪生獎的紀錄。今年獲得二座金牌獎的技術分別是降眼壓成效優於國際領先大廠將近三倍的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以及可記錄肌肉復健數據與刺激肌肉之健康照護電子布料,皆為目前全球最關鍵的科技發展方向。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臺灣科技創新實力早已享譽國際,經濟部為產業最佳夥伴,長期支持法人研發前瞻創新技術,並且連續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肯定。今年愛迪生獎獲獎技術橫跨生醫、紡織、顯示器、機械、金屬加工等領域,展現臺灣多元化技術發展的亮眼成果,其中,難能可貴的是在生醫技術方面,榮獲一金一銀肯定,且皆已全數投入臨床驗證,為全球生醫產業貢獻一己之力。此外,紡織領域的健康照護電子布料也同樣獲得金獎殊榮,展現臺灣紡織產業升級轉型的具體成果。

工研院今年共榮獲一金三銀,金牌獎「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比現行藥物藥效更佳的青光眼藥,不但提升小樑網排水功能,降眼壓效果優於國際大廠近三倍,且減輕紅眼及藥物副作用的情況,已取得美、歐等市場技術專利,技轉信力碩德,現已完成臨床一期,正準備進入臨床二期試驗。銀牌獎「細胞功能之鑰」,主要是針對異體細胞治療建立精準化、標準化的細胞篩選機制,不僅可立即過濾品質較差的細胞,還能將細胞與四十種適應症搭配,找出細胞最適合的治療用途,製造成本僅目前細胞治療產品十分之一,目前已技轉台灣博醫能生技等國內廠商,並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銀牌獎「高效潔淨聚酯溶解脫色技術」藉環保水性脫色促進劑,實現聚酯織物深層脫色,回收高品質無色聚酯原料,突破目前回收僅能再製成深色紡織品或降級使用的問題,達成紡織品回收聚酯的可回收性,並可減少四十五%碳排放;銀牌獎「高精密陣列之微型Micro LED全彩顯示模組」,主要針對被視為下世代顯示技術霸主的Micro LED所開發,克服極小化全彩製作困難及效率不彰問題,實現超高解析度6700 PPI(滿足近眼顯示需求),具備市面上智慧眼鏡十倍以上的亮度,能耗比傳統智慧眼鏡少一半。

金屬中心以三項技術獲得愛迪生獎一銀二銅,銀牌獎「不銹鋼耐蝕暨表面硬化系統設備」,主要解決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材料強度不足、耐蝕性劣化與量產性不足的問題,可以讓這項業界廣泛運用的鋼材,發展成高附加價值產品。本技術整合低溫連續性製程,不僅可彈性及大量生產,更能維持物件高硬度和高耐蝕特性,提供不銹鋼產業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已協助帆宣、慶達、萬潤、大甲永和、芳成進行產品開發;銅牌獎「微型複雜管內鍍膜系統技術」針對航太產業,開發全球首款運用於衛星推進系統的管內鍍膜技術,首創唯一針對內徑細僅四毫米之微細長特徵、彎曲管路等3D複雜幾何形狀的管件內壁,可形成高均勻性、完整而緻密的奈米級鍍膜保護層,從2021年起連續三年與國家太空中心合作,助攻臺灣航太產業發展,促成衛星關鍵組件國產化;銅牌獎「電極智慧化3D變曲率電化學加工系統」突破製造業加工瓶頸,結合智慧化電極成形技術,同時整合多個加工電極,可應用於難切削的加工材料、結構超薄的曲面工件、以及解決加工後材料表面不可有應力殘留等要求,已成功使用於航太渦輪扇引擎擴散器的製造驗證,並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展開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