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外商吐苦水 呼籲檢調、國產署嚴查讓綠能產業走上正軌
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要占比20%,在各界看好台灣太陽能發電充足供應鏈,以及台灣具備世界級優良風場建置風力發電下,吸引許多國外大廠進駐台灣。各界看到的都是綠電是塊肥沃的大餅,卻不知在綠電蟑螂的啃食下,地方無限擴大裁量權下與公權力無能的作為下,已逐漸引發一波外商逃命潮。
台灣雖四面環海,但自古以來就缺乏天然資源,過往農業社會時代尚可自給自足,但進入工業社會卻嚴重缺乏自產能源,必需高度仰賴進口;尤其,台灣身為國際科技大國,在邁入AI、智能化、電動車興盛的時代,對能源的需求量勢將更大。
在不想擁抱核能、不想燃煤造成的高度空氣汙染,又可以擁有自產能源,降低進口需求的狀況下,綠電則提供了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高科技時代,能源充裕與否已不僅是國際科技大廠設廠的考量指標,直接影響國家科技發展外,更攸關國家的安全問題。
今年1~8月台灣的能源占比中,燃煤占40%、燃氣41.5%、核能5.4%、綠電10.5%,拜綠電在尖峰時段挹注下,台灣今年1~7月底,總計213天為例,台電數據顯示,當中除了9天備轉容量率低於10%,落到「供電吃緊」的黃燈,其餘全亮起綠燈,綠電發揮的效益已逐漸顯現。
今周刊近日報導指出,今年全台綠能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核心直指不斷湧現的綠電弊案。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10月底爆發的台鹽綠能弊案,疑似涉案的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失聯,而其中涉及的土地開發利益、指定案場工程、立委關說等複雜案情,不過是8年綠能發展的冰山一角。
一位不具名的綠能外商公司高階主管指出,大家都認為綠能是塊肥沃的大餅,但外商公司甚少有機會涉及土地開發利益,只是正規的運用不利耕種的地區,例如政府明訂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的地區,希望藉由光電建置20年,使土地藉此休生養息,讓原本長期務農且年歲已漸長的農民們,可藉此拿到一筆補償金。
但一切規劃卻被扭曲,地方民意代表利用荒繆藉口,操控民意反對綠能發展,在彰化有地方民選鄉長將地層下陷區硬拗為600公頃的良田;澎湖某鄉的鄉長反對建置風力發電,說會影響幾公里之外的農民種花生。甚至,還有國有地承租戶明目張膽違法轉租,已收取每年每公頃10幾萬租金,用付政府租金幾千塊的成本卻又漫天喊價要求業者幾十萬的補償回饋,現又加入仲介委託借勢藉端要求每公頃150-180萬的仲介費等案例。
綠能外商高階主管說,地方政府明明無審查實權,卻挾責自重,自訂法規,朝令夕改,縱容沒有審核實權的鄉村里長,利用各種荒繆理由,阻擋業者合法開發綠能,中央也放任無作為,導致每個綠能開發案都要在公部門閒置空轉數年,最後才又自訂法規一再要求投資業者補件說明。綠能外商無奈開罵,中央公務員心態是多做多錯,無視綠能開發在地方空轉,且互推職責,讓業者在中間狹縫求生存,成了最大犧牲者,這些種種的亂象都嚴重影響台灣綠能發展。
因此,包括許多國際外商集團,如泰國石油、英國石油、麥格理集團…等等,接連因為以上問題,在彰化、高雄等地紛紛打退堂鼓,認賠出場,造成一波外商逃命潮。
該名綠能外商公司高階主管表示,雖然法務部已組成「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台」打擊綠能犯罪,但他呼籲,台灣檢調應該協同國產署及相關政府單位,針對這些進行合法開發的綠能發展土地進行全面勘查,將有違法轉租、違建、非法使用的承租戶或佔有戶一網打盡,讓台灣綠能產業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