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2005張國龍任環保署長 擁核派期待落空
本報2011年11月18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維基解密先前大量披露美國在台協會(AIT)外交電文,引起政壇討論,但電文中尚有數篇涉及台灣能源、保育、核四爭議等內容,顯示美國外交官員對台灣環境政策相當關切。在一篇由AIT前台辦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所撰寫、編號05TAIPEI2601的電文中,則顯示2005年扁政府任命「反核教父」張國龍擔任環保署長時,AIT觀察到這項任命具有明確的「暗示」意味,顯示扁政府內部雖在反核立場有所鬆動,但黨內的草根反核力量仍具有一定份量,對樂觀擁核派不無警告意味。
反核教父掌環署 AIT預見核四紛擾
包道格在這篇6月14日發出的電文中提及,2005年6月全國能源會議(6/20-6/21)籌備時,許多政府內外的能源專家都期待該會議能促使扁政府的能源政策能轉向接納核電。但張國龍上任,則平息了這股樂觀的期待。
如同先前本站揭露的電文所提(05TAIPEI1072),2005年因京都議定書生效,李遠哲公開呼籲為了減碳,非核家園應延後到2050年,幾位政府高層也轉為傾向核四續建,也讓擁核派有所期待。
但張國龍6月7日上任環保署長,讓核能轉向的期待大為落空。張國龍是反核30年的環保人士,有「反核教父」之稱,也是是行政院2001制定非核家園政策的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召集人。他清楚表明任內會堅守「非核家園」。
AIT官員也曾於6月10日與張國龍接觸密會。會中張國龍解釋其反核立場純粹是基於核電不安全,亦指出原能會身兼發展核電任務,無法勝任核安監督角色。當時張國龍也強烈懷疑台電執行力,核四工程分包給眾多大小包商,工序和核一二三廠的統包大為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包道格在電文中指出,作為核四建廠顧問的美商石威亞洲公司(Stone and Webster Asia,目前已與台電解約),也表達同樣的疑慮。以「後見之名」來看,當初這些顧慮果然都成真。今年福島核災後,核四監督委員會林宗堯〈核四論〉提出的核四諸多缺失,仍不脫當年的觀察。
儘管扁政府在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內部反核立場產生動搖, 但AIT電文中,根據包道格特別標註「嚴格保護消息來源」(STRICTLY PROTECT)的能源局莊姓官員(Robert Zhuang)對AIT透露,任命張國龍擔任環保署長,很明顯表示民進黨內的反核力量仍強勢。莊姓官員認為,當時核四廠興建已有一定進度,不太可能再度停工。
包道格也在電文中預測,儘管核四續建已有普遍共識,但也不會太順利;尤其政府內部的反核人士持續干預,所有人都知道不會如期在一開始預訂的2006年完工。奇異與石偉內部消息指出,台電對工期延宕上的評估只有兩年半,是過度樂觀,兩大廠商預測,至少會拖延三到四年。
根據現今已知的事實印證,核四工期落後已是第5年。
莊姓官員也向AIT推測,張國龍等反核人士一定會力阻台電擴充現有核電廠的核廢料貯存容量(storage capacities),因為若不擴充高階核廢料存放空間,核一勢必要在2010年停爐。
包道格在電文中註解其觀察,認為行政院預定於2012年啟動的組織改造,若將原能會職權劃入環境資源部,可能會妨礙核四工程。因為原能會內部的AIT線人 曾告訴他們說,這是強硬反核派的策略,若原能會果真隸屬反核傾向的環資部,等於不會有公正的把關程序,會過度擴大核安問題,爭取大眾支持反核。 兩面討好 真相永遠說不清楚
包道格在電文中指出,他觀察到台灣的環保人士大動作反對火力發電廠擴建與台塑大煉鋼廠開發,也強力反對核四。這讓民進黨執政者進退維谷。因為當時的能源專家預測,201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所需的能源供給,必須靠彰濱、林口和深澳三座火電興建與核四才能支撐,環保人士的主張危及經濟發展。2005年當時的背景是,台灣 GDP排名17,溫室氣體排放排名23。當時行政院會通過台塑大煉鋼廠(每年1500萬噸)、八輕(100萬噸)、以及三個火力電廠(彰濱、林口、深澳, 共排放2700萬噸)的計畫,若開發完工後,台灣將增加2.4億噸,約20%碳排放。因此遭到環保團體強力反對。
最後,民進黨高層決定要滿足環保支持者的要求,向陳水扁總統建議降低高碳排放的能源依賴與履行非核家園承諾,為此,高層承諾發展再生能源。時任副總統的呂秀蓮就承諾2010年再生能源達10%。
不過,AIT訪問的能源專家表示這不可能,當時,台灣水力發電站5.7%裝置容量,其他再生能源則有2 MW(台灣當時整體電力裝置容量有33 GW,1GW=1000 MW)。台電人員還說,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台灣的傳統水力發電比重到2003年會降低到5.7%,到2015年會降到4.3%。至於其他再生能源,台電 聲稱到2015年要增加到2393 MW(4.4%)
AIT也不認為再生能源可於2010達10%。AIT認為風力並不穩定。而每度電要2.5台幣也太貴,是台灣最貴的電力來源,僅次於天然氣發電(每度5元)。當時水力1.8元/度,石油2元/度,燃煤1元/度,核電0.67元/度。
低廉電價對決策者來說是複雜的難題,2005年時,電費已23年未調漲,2004年煤炭價格大漲將近兩倍(因中國、印尼、澳洲供應量出問題,山西煤意外不斷、印尼暴雨導致減產、澳洲則是出口港基本設施缺乏),台電損失90億台幣,這是台電史上第一次虧損。
包道格在該電文中評論,部分能源專家希望增加核電使用以降低石化燃料依賴度。然而,任命張國龍當署長是一項清楚的暗示,表示扁政府仍不願告訴大眾,經濟成長至少在短期內仍須仰賴核電與石化燃料。因此,預期台灣政府將於再生能源與反核的表象下,續建核四與三座火電。
※ 本文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刊出,同步刊登於「低碳生活部落格」
※ 參考資料:美國在台協會編號05TAIPEI2601電文(Taiwan Still Anti Nuclear Power),原維基解密網站已停止開放閱讀,他站複製之連結在此。
※ 欣賞這篇專文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