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米撲滿故事 烏善丁伉儷親身說法

「日存一把米,用米換錢做善事」,緬甸米撲滿故事,在慈濟世界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慈濟精神模範,而緬甸農民,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的烏善丁,是緬甸推米撲滿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長期耳濡目染之下,烏善丁的太太丹丹乃,現在也即將授證,她跟著丈夫烏善丁,風塵僕僕來到台灣,接受志工培訓。

慈濟志工 紀靜暘:「盤點一下自己的人生。」

盤點生命,究竟是要盤點什麼?

慈濟志工 紀靜暘:「肩負的道心,是恆持到生生世世,到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為止。」

這場板橋的海外慈濟志工培訓,坐在台下的緬甸志工,他們都很了解箇中的意義,因為他們願意將自己有限的能力最大化。

緬甸慈濟志工 烏善丁:「就是太陽下面,做耕田嘛,所以就是晒黑了。」

烏善丁是推廣緬甸米撲滿的靈魂人物,家鄉的12畝田,今年被水淹了一半收成,但虔誠的他,寧願省到自己,也不願省下捐款,辛辛苦苦台幣一千塊的善款,他存了好久。

緬甸慈濟志工 李金蘭:「我們去到精舍都,師父他們都那麼努力的在生活這樣子,所以呢,這次來他就在前面,那時候就開始存錢這樣子,他存了差不多4年,所以呢,他就要來捐給那個上人,緬幣100萬。」

70歲的老農民,卻超人的毅力。跟隨在他身邊是太太丹丹乃,因為耳濡目染,將成為繼丈夫之後,米撲滿村第二位慈濟志工。

緬甸慈濟志工 李金蘭:「從她孩子小的時候呢,她就開始吃檳榔,吃了30幾年了嘛,來到慈濟裡面呢,她就把這個,開始培訓的時候呢,她就聽到上人的建議之後呢,她就把這個檳榔戒掉。」

培訓課程上不漏掉任何好建議,一樣是來自緬甸的培訓志工丁瑪怡,她有一個罹患罕病的女兒,因為志工家訪認識慈濟,女兒最終還是離開了她,但她說,認識慈濟後,人生從此越來越幸福。

慈濟志工 蘇金國:「慈濟人去幫,她看到慈濟人,不是那種做表面的,是真心的在關懷,所以她就非常感動,加入了慈濟。」

人生的意義,不會只是長長的流水帳,而是盡可能不讓生命出現任何一秒的空虛,培訓志工決心邁開大步走進慈濟,讓愛豐富人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行住坐臥無不是禪 學佛行儀人文之美
把握人與人之間 廣傳善法精進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