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問題持續,智慧物流如何改變你我的日常?【獨立特派員】

零接觸服務引領物流變革 送餐機器人宅配到府

高雄軟體園區的上班族,下午想喝咖啡,最近有個新選擇,在辦公室按按手機,就有機器人外送到手。送餐機器人其實就是一台小型自駕車,電腦已經設定好這一整棟大樓每一樓的圖資,走到哪一樓就會自動切換。

工研院南分院數位轉型技術組長李坤敏說明,送餐機器人在坐電梯的途中,就會開始把圖資切換到二樓,所以等到它一出到二樓之後,就依照二樓的圖資來行走。

只靠內建圖資當然不夠,路上會有無法預期的人或障礙,要看到這些臨時出現的東西,就得靠機器人的眼睛,也就是可以看到100公尺遠的3D光達。

工研院南分院數位轉型技術組副組長李曉暉解釋,送餐機器人其實靠天線跟後台連接,它可以隨時回報現在的位置與狀態。如果說它現在碰到一些問題,後台可以打開攝影機,去看碰到什麼樣的問題。

為了不跟住戶搶電梯,機器人常常在電梯前久等,導致送餐速度因此延遲。而除了搶電梯,目前還有個大問題,就是外送費太高。

機器外送竟然比人還要貴!如何用促銷來吸引用戶,甚至達到規模經濟,將是普及的難題。(圖/獨立特派員)
機器外送竟然比人還要貴!如何用促銷來吸引用戶,甚至達到規模經濟,將是普及的難題。(圖/獨立特派員)

無人駕駛貨運穿梭市區 擔綱點對點運送任務

物流自動化的試驗,也在新竹登場。新竹市街頭,最近常常可以看到物流業者的自動駕駛試驗車,駕駛座上還是坐著一名司機,但他手不用握方向盤、腳也不必踩油門、煞車。

工研院工程師古昆隴說明,當有異常,系統就會用蜂鳴器的方式去鳴叫,提醒駕駛者,系統可能要介入了,要由駕駛接管車輛。

除非緊急狀況,否則無人車都會自動照著圖資前進。紅燈停、綠燈行;旁邊有車子來,它會自己變慢;右轉遇到斑馬線,也會自動停等;路邊有人併排停車,它也看得到。

物流業者張聰海表示,這台車已經在夜間跑了,它已經取代新竹所跟竹科所夜間幹線的班次。

未來可能一口氣有好幾十台像這樣的自駕貨車同時出動,遠端的行控中心,可以同時掌控這些車的狀況。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智慧車輛技術組代副組長薛毓弘解釋,除了單一台的影像之外,人員也會去看營業所裡面所有車輛的即時狀態,包含它是不是自駕模式、車速多少等等這些資訊。

配合貨運公司的系統,可以掌握車廂編號、貨物載了幾成滿,如果遇到無人車無法處理的狀況,甚至可以遙控它們。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數位長王傑智分享,自駕車有設計一套策略。如果有機車在旁邊,而自駕車前面沒有其他物體,還是會慢慢前進,當旁邊機車騎士知道自駕車在動的時候,就會慢慢禮讓。

不管是夜晚或白天,無人駕駛的貨車要行駛在路上,都得依賴精密的感知系統,最重要的就是3D光達。(圖/獨立特派員)
不管是夜晚或白天,無人駕駛的貨車要行駛在路上,都得依賴精密的感知系統,最重要的就是3D光達。(圖/獨立特派員)

無人駕駛如何成為常態? 規模經濟與法規必須更加成熟

台灣的自駕貨車,已經在大小車混流的街頭,找出生存之道。去年也跟澳洲公路營運業者合作,把聯結車改成自駕車,開上高速公路。這是澳洲第一個高速公路自駕試驗,證實了MIT的自駕技術。而在技術成熟之際,國內的法規也在跟著改變。

物流業者張聰海指出,從交通部的長期數據,每年領取職業大貨車駕照的人數一直在下降。現在的自駕車法規已經開放,只要有一般小客車駕照就可以上去了。駕駛要做的只是安全確保而已,已經不需要人為全部介入。

無人貨運、無人送餐,疫情引爆了物流業的零接觸革命。疫情過後,更因為缺工的現實,引領智慧物流持續前進。當法規環境跟上了技術的腳步,這些發展中的科技,不久的將來都可能成為你我的日常。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創新應用遍各處 AI如同家人深入日常生活
工研院AI樂齡陪伴機器人 照護好幫手
工研院「AI樂齡陪伴機器人」將成照護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