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病急亂投醫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撤銷桃園市政府對3家固體再生燃料(SRF)電廠廢止的處分,等於讓SRF發電廠敗部復活,引發地方大反彈,擔心大量垃圾燃燒會造成嚴重的空汙問題。

早年政府推動SRF,原本是為了解決垃圾、廢棄物問題,然而,隨著「非核家園」走火入魔,形成電力供應緊俏的挑戰甚至危機,SRF慢慢變調了,「發電」成了業者投入的目的。所以經濟部長郭智輝說,SRF發電廠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一個辦法。

其中眉角自然與所謂的綠電有關。根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相關子法,SRF被經濟部視為「綠電」,燃燒事業廢棄物發電可獲補貼獎勵,發出的電可享每度4元的躉購費率,而且還聲稱能夠取得碳權(國內),如此一舉多得,當然吸引了愈來愈多人投入。

長期以來,SRF燃料棒多用於取代工業用鍋爐燃燒的煤,這確實可以有一定的減煤減碳效果,或許可以說接近循環經濟的模式,然而,SRF仍是火力發電,且由於含有塑料等石化材料,國際上並不將其視為綠電,只是SRF發電比燃煤發的電碳排係數較低罷了;前環境部長薛富盛就曾強調,「從來沒說SRF是乾淨綠能。」

所以,企業使用台灣SRF電廠所發的電並無法符合國際供應鏈對減碳、RE100等的要求,當然不可能取得國際碳權。那麼,這種「綠能」除了讓SRF廠大發利市,對企業外銷有什麼意義?

台灣對SRF的規範嚴重不足、配套不周,違法事件頻傳,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就直言,目前制度,「讓壞人有機可乘」。目前台灣的SRF排放出許多有毒物質,其中,氯的含量是歐盟的2倍,汞的含量則高出數十倍,這樣的SRF燃料發電不抵制就已經很客氣了,政府竟然還給一堆補貼獎勵,民進黨政府是缺電缺到病急亂投醫了,還是因為綠能真的是門好生意,有心有門道的人才趨之若騖?

環境部長彭啟明要求外界不要汙名化SRF產業,但他也坦承,目前SRF在制度上確實存在不足處,政府在進行稽查時發現很多問題,因此環境部將籌組「營運體檢輔導團」,對SRF廠進行全面體檢及輔導,「希望3個月內能提出報告。」也就是說,輔導和改進的實際作為都還沒有,但SRF就已利多滿天飛了!郭智輝說,SRF的主導權、決定權在桃園市府,既然如此,就請桃園市府嚴格把關,必要時勇敢說不。

奉勸民進黨政府,不要整天「想空想縫」,旁門左道沒辦法解決缺電的問題。(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