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談判與美國大選

川普4年的總統任期,摧毀了美國整個外交政策的基礎,很多國家一面努力在經驗中總結與川普的相處之道,一面也在等待川普時代的結束。雖然一些學者提醒,後川普時代的美國外交,比如美歐關係,已不可能再回到前川普時代,因為政治經濟與軍事環境早已丕變,但是愈靠近11月美國大選,不喜歡川普的人就愈開始期待或等待後川普時代的新局。可是就算明年1月是拜登成為白宮主人,美國的對外關係又可能有多大變化?

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尼就是一個等待的人。7月31日,他在電視上發表演講,說川普6月5日呼籲伊朗早日跟美國就核武問題進行談判,表示只要能在11月大選前談,就有機會談成一個對伊朗有利的協議,但是伊朗不會上當。哈梅尼說現在跟美國談,只是幫助川普連任而已,伊朗寧可等。

其實伊朗的態度曾經一度緩和,所以才會在上個月釋放被囚禁的美國人,也才有前述6月5日川普在歡迎人質歸來時呼籲伊朗盡早跟美國談判的講話。伊朗也一度約束在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減少對美軍的攻擊。可是上星期五,伊朗的態度變了,不但表示不談,還說要繼續發展核子計畫,並繼續支持親伊朗民兵擴張勢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

第1個理由是伊朗評估川普連任的機會愈來愈小,寧可等拜登上台,且過去《伊核協議》是歐巴馬政府談成的,跟拜登再續美伊關係應該比較有利。第2是哈梅尼認為,跟美國談判一次次的妥協只會帶來美方要求一次次升高,因為美國是如此得寸進尺的,所以伊朗根本不願與之談判。

第1個理由是有關談判「時機」的選擇,第2個是談判「意願」的有無,這些都是一國決定上不上桌的關鍵因素。但是還有第3個重要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談判的「情勢」。伊朗說不願意幫川普連任所以不談,可是談不談只是幫不幫川普這麼簡單嗎?不談難道不要付出「成本」嗎?談判也是為了讓伊朗能走出被制裁的僵局,這點伊朗必須承認。

2018年5月美國重新對伊朗祭出制裁以來,伊朗的貨幣劇貶,通貨膨脹飆升。這個財政年度預算赤字達30%,石油輸出也從每天250萬桶減為30萬桶,幾乎在全球原油市場上被除名,美國與以色列情報單位對伊朗核子設施的攻擊也有增無減。伊朗如果還是堅持不談,只有想辦法撐過這個困境,所以找上了中國大陸。

哈梅尼說歐洲也想閃避美國制裁跟伊朗貿易,但是他們設計的制度沒有用。所以哈梅尼派親信跟中國簽了25年的軍事與經濟的夥伴協議。中伊親善本是帶路倡議一環,但在這時提出,就成為美國極度施壓伊朗戰略的破口。

可是就算拜登當選,美伊關係會變好嗎?中伊聯手抗衡美國,可是民主黨一樣主張對中強硬,到時可能一樣會對伊強硬。更何況伊朗現在繼續發展核子計畫,並支持親伊民兵擴張勢力,這固然可以累積日後跟美國談判的籌碼,但也讓拜登上台後沒有立即可以跟伊朗親善的理由。對此伊朗可曾算過?

談判過程其實是一連串的決策,什麼時候上桌,什麼時候讓步,都有整個戰略的布局。美伊這一輪的博弈究竟結局如何,還可慢慢觀察。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