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乳牛場H5N1疫情 疾管署修新流感通報定義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3日電)因應美國乳牛場高原性禽流感疫情,疾管署修訂新型A型流感通報定義,新增「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結膜炎,且有禽流感A(H5N1)動物疫情接觸史」條件,自6月15日起實施。

美國近期爆發乳牛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疫情,當地官員5月底通報美國第3起跟這波有關的人類染病案例,為密西根州1名農場工人,此人是該州第2起病例,4月出現的第1起病例則是在德州。

據日前外電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日前指出,前兩個病例只有結膜炎等輕微症狀,最新這例症狀包括咳嗽但未發燒、眼睛不適、眼睛分泌物多。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對媒體表示,為因應美國乳牛場高病原性禽流感A(H5N1)疫情,並傳染至人類事件,已邀集農業部、食藥署及專家召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會議,針對國內新型A型流感防治工作進行盤點與討論,做出病例定義修訂建議。

曾淑慧說明,本次修訂新型A型流感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於臨床條件增列急性結膜炎,流行病學條件增加10日內有禽流感A(H5N1)動物疫情接觸史者。

另通報定義新增「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結膜炎,且有禽流感A(H5N1)動物疫情接觸史」者;此外,採檢項目增加「結膜擦拭液」,適用於有急性結膜炎症狀者。

疾管署提醒臨床醫師,提高警覺,看診時確實詢問與紀錄個案之TOCC(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針對符合通報定義個案進行採檢及通報。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新型A型流感評估,目前整體風險無顯著變化,各亞型禽流感病毒尚未具人際持續傳播能力,人傳人風險低。

疾管署提醒,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的生乳,禽畜從業人員工作時應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如曾經接觸確定罹患禽流感動物,且於最後一次暴露後10日內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燒38度℃以上、咳嗽等)或急性結膜炎,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物疫情接觸史。(編輯:陳清芳)1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