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紛擾 灑狗血屢奏奇效

自拜登宣布退選改由賀錦麗接棒,讓全球好奇,賀錦麗是否有機會贏過川普?雖有數據顯示賀錦麗一度領先,但根據《紐約時報》近日民調發現,川普仍保持著對賀錦麗的微幅領先。 回顧拜登退出大選前,狂人面對老人的戲碼惹怒民主黨金主和大老,也讓全球觀戰者哈欠連連。沒想到狂人遇刺受傷,攝影師透過「低角度的仰望」,呈現出一個英雄,臉龐右側濺血、眼神堅毅、美國星條旗飄揚「決定的瞬間」。當時,賀錦麗上陣之初,民調確實是微幅落後。

美國民主制度向來世人豔羨,但政黨提名後出爾反爾;金主從幕後站到台前逼退現任總統兼候選人,時間倉促、動作粗魯,宮廷內鬥精彩連演都不演了,遠勝美國當年被逼退的杜魯門和詹森兩位總統。從政治傳播的角度來說,美國總統大選就像荷蘭學者范迪克(van Dijk)、台灣已故學者倪炎元所說的「兩極化策略」,將美國內部問題兩極化,就像是一碰到族群問題時,就形成自動「歸類」的「功能移動」,有效地加以區分並使之對立。

於是,就出現以下五種特徵,包括意識形態的兩極化;我們的道德是凌駕對手的;我們的領導能力是在對手之上的;抹黑對手的論述,把他們當作是機會主義者;用感性的話語吹捧自己。

當雙方殺紅眼,就像是美國選戰大師卡維爾在2012年6月《外交事務》雙月刊所提,「提醒群眾你競選對手是個卑鄙小人。把握每一個機會用犯罪和色情醜聞抹黑他」。這種「潑糞式」的話語,在頭腦冷靜的選民眼裡自然不值一哂,但在選舉激情,尤其是在網路動員和「眼球為王」的傳播場域,髒東西卻屢屢奏效。

從軟實力、硬實力、巧實力甚至是銳實力來說,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自不待言。但是,政治人物透過媒體進行的論述,就像一場又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幕後操盤手所考慮的,是透過廣告、公關、策展、置入性行銷等,從實體到網路虛擬世界搶奪己方的話語權。看得到的要搶,看不到的框架設定、議題設定、煤氣燈效應也要搶到自己陣營。

與此同時,這個世道變了,不只是美國而已,我們進入了「倍速社會」。

當你看Netflix戲劇時,習慣1.5倍速播放功能,只對開頭和結局有興趣;天天花好幾小時上網看官能化的灑狗血,而且要強調速度的「性時比」,劇情和時間都要讓你一手掌握。就連螢幕的畫面轉折都懶得看,一定要配上「字幕」速食內容。回到觀看政治傳播的表演,官能化、對立化、激情化的兩極化灑狗血,配合快節奏的翻頁速度,才能符合觀影世界。於是,你的國家不是你的國家,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界第一強權美國的紛紛擾擾,當作如是觀。(作者為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