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辯論分析|拜登川普「表演政治」鞏固基本盤 零關注台灣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6月28日登場。圖片來源:REUTERS/Brian Snyder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6月28日登場。圖片來源:REUTERS/Brian Snyder

作者:翁履中

美國總統大選史上最早登場的辯論會,在眾所矚目下登場,由平均年齡超過八十歲的兩位前後任總統,再次同場較勁。由於這場辯論採用跟過去不同的規則,拜登川普不得與幕僚交談,而候選人也只能在限定時間內回答問題,同時,現場沒有觀眾打擾,候選人一對一對決,讓這場競爭充滿戲劇效果。而以表演政治為特色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舞台上的勝負,就算無法直接決定選舉結果,雙方陣營肯定都會從辯論中,尋找對候選人最有利的選戰方向,而選民也可以思考究竟誰更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不過,看完辯論的政治攻防之後,拜登、川普兩人的表現令人反思,表演政治帶給人民的,真的是更好的民主嗎?

👉 美國大選2024 拜登川普再度對決 即時新聞、專題報導一次看

辯論會後由主辦單位執行的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觀眾認為川普勝出,這個結果對於積極想要扭轉形象的拜登總統及其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事實上,從1960年第一次電視辯論,甘迺迪總統在鏡頭前打造出理想政治領袖的形象,讓尼克森的緊張相形見絀之後,美國大選的電視辯論,就成為候選人透過鏡頭,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讓選民評頭論足的舞台。任何要角逐白宮主人寶座的候選人,都必須精心設計演出橋段,而候選人團隊要思考的首要課題,是辯論秀究竟為誰而演?或許大多數選民會以為總統辯論,是候選人在對自己闡述治國理念,但是,實際上候選人團隊,盤算的優先目標是鞏固基本盤和吸引捐款大戶,為選舉挹注資金。

看更多美選報導

從兩位在辯論會上的表現來看,顯然都是有備而來,針對自己的基本盤,提出有力的論述。川普的策略是一開始就積極搶攻,用創造話題的能力,讓支持者感受到非傳統政治人物的直白。而拜登的劇本,則是採取守勢,透過準備好的數據,和過去幾年的執政成績,用溫和說理的方式,讓民主黨支持者放心。兩位都努力的維持舞台形象,川普沒有因為對手批評說謊而暴怒,拜登則極力在鏡頭前,展現自己思路清晰,不受年齡影響的形象。在舞台上的表現,雙方可以說都是正常發揮,在支持者眼中,肯定都能拿下高分。問題是,選舉的勝負不是取決於支持者,而是在搖擺州仍在觀望的中間選民。

想要說服中間選民,就不能只是單純的表演,而必須提出具說服力的政策,給選民有支持的理由。辯論會上,從媒體設定的議題和候選人的回答可以看出,美國大選的重點,毫無疑問是在內政,而不是外交。拜登強調自己成功降低失業率,穩定物價,但川普反擊,一方面強調自己任內經濟表現更好,另一方面也攻擊拜登補貼學貸,和提供非裔美國人購屋獎勵等措施,是造成經濟負擔沉重的災難決策,藉此凸顯自己的減稅方案,能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僅對經濟政策有保守和進步路線的差異,在墮胎及非法移民的問題上,兩人也延續傳統的政黨界線。不過,過去四年,各項民調顯示,美國民眾認為拜登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確實給了川普進攻的本錢。

至於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外交議題,尤其是美中競爭將如何衝擊臺灣的安全,在本場辯論中完全沒有得到關注,甚至連烏俄戰爭的話題,雙方重點都擺在如何批判對方沒有能力,而不是提出解決之道。兩人處理國際政治同樣有極大的差異,因為川普眼中的世界,是只要美國夠強,就可以讓所有國家,心甘情願跟美國合作,而拜登認為,溫和理性的與盟友交流,才能讓美國有能力,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或許雙方都有道理,可是別忘了,美國民眾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美國中心論,換句話說,川普的說法,貼近的是美國庶民邏輯,而拜登的理念,爭取的是知識分子的理解,至於美國社會到底是庶民多,還是知識分子多?恐怕雙方陣營對於選民認知也有不小的差異。

坦白說,拜登和川普之間緊湊的攻防節奏,讓辯論具有可看性,可是,號稱民主典範的美國,兩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一個很會表演,但是政策充滿不確定,另一位則是談政策頭頭是道,卻無法說服選民自己能做完任期。兩位候選人,不論誰當選,恐怕都很難不讓人對美國民主產生疑慮,也很難令人相信美國在選後能為世界帶來更安定的力量!

看更多美選報導

此為評論員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辯論精華版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