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中國有偏好的候選人嗎?下任總統將如何影響中美貿易戰和台海局勢?

習近平在美國國旗前
[Reuters]

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階段,賀錦麗與特朗普的支持率緊咬,選舉結果將影響美中關係的走向。

在兩國競爭的主軸之下,哪一位當選會加劇貿易戰?台海局勢會否升溫?北京更希望誰當美國總統?

BBC中文綜合多名專家學者的分析,回應這三個問題。

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曾在總統任內發起與中國的激烈貿易戰,繼任的拜登政府延續了大部分對華關稅,這個格局未來幾年都不會有結構性改變。

賀錦麗在辯論中提出,美國對華政策「應該是要確保美國贏得21世紀的競爭」,要投資美國本土科技,以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獲勝。其競選網站上則寫道,「不會容忍來自中國或任何損害美國勞工的競爭者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外界預料她若當選將「拜規賀隨」,延續所謂「小院高牆」(small yard and high fence)策略,即對美國戰略性產業採取強力保護措施,針對半導體、電動車、能源等核心技術開徵關稅。

2024年10月5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特朗普首次遇刺未遂的場地中出席集會,公開表達支持。
2024年10月5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特朗普首次遇刺未遂的場地中出席集會,公開表達支持。 [AFP]

特朗普則把貿易戰的範圍擴大,聲言重返白宮後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課徵60%關稅,又稱若中國或任何國家向美國徵收100%或200%關稅,美國政府將「以眼還眼」徵收同樣關稅。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斯萊特(Adam Slater)分析,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和關稅政策,或使美中雙邊貿易額削減70%,導致數千億美元的貿易消失或轉向。

美國德州的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就對BBC中文表示,特朗普若當選只能再做四年,沒有連任的期待,因此這任期或會在貿易上加倍滿足支持者,而不像民主黨是全盤地考慮戰略。

「可以大膽推測,現在支援特朗普的產業界在他當選後會直接獲利。一直以來特朗普從政的過程,如果支援他的是他的朋友,他會幫助你到底,這也為什麼這麼多企業主全心全意力挺他。」

億萬富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高調為特朗普站台,甚至發動銀彈攻勢,在選前每天隨機向一名搖擺州選民贈送100萬美元,條件是簽署「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的「言論自由和擁槍權」請願書。

翁履中預料,特朗普若當選會加大力度扶持電動車產業,在目前100%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拆分徵稅,比如來自中國的引擎、馬達、電池,甚至小至玻璃和輪胎等零部件都要課稅。

位於北京的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則對BBC中文則說,儘管特朗普視貿易戰為政治武器,他當選會令中美貿易戰有較大範圍的波動,但基於美國政治結構對總統權力的限制,外界不必高估計其攻擊力。

「只要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繼續存在,特朗普就絕對不可能為所欲為,他上台之後對中美貿易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而中國可以出台較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來擴大內需,衝銷其影響。」

圖為中國浙江一家電動車製造商的生產線,工人正在組裝。
圖為中國浙江一家電動車製造商的生產線,工人正在組裝。 [Getty Images]

事實上,無論哪一位當選,貿易戰的實際規模將視乎兩黨黨內的人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分析指,共和黨目前有三股力量,首先是特朗普與副總統候選人萬斯(JD Vance)為首的孤立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路綫。

其次是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柯爾比(Elbridge Colby),主張棄歐防中,但要求包括台灣在內的夥伴及盟友增加軍事防備。

第三是被稱為「中國通」的前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認為美國應與中國全方位強力競爭。

「大選結束後繼續會有黨內競爭,而且特朗普喜歡有黨內競爭,預計會有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人事變動,這都可能會影響到美中貿易經濟關係的不穩定。」莊嘉穎對BBC中文說。

至於民主黨內,也有少數派希望減低美中摩擦,如果他們進入內閣,新的美國政府或許會稍微減緩貿易摩擦,「但基本格局也不有太大改變,因為兩黨對於與中國的關係都已經成了定調」。

台海局勢

現任總統拜登上台以來,曾四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但其潛在接班人賀錦麗並未展現出這種堅定態度。

她選前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專訪,被問及如果中國武力攻台,會否用軍事力量支援台灣,她表示「我不會進行假設」,並強調要維持「一中政策」。

2024年5月23日,解放軍在台灣附近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台灣軍方進行軍事演習。
[Getty Images]

特朗普則重視交易多於外交,他在台灣問題上同樣立場模糊,沒有承諾出兵保衛台灣,只是籠統地說不會讓戰爭發生。

他10月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回應將如何勸說習近平不要封鎖台灣時,表示如果北京「進入台灣」,就會對中國徴稅150%到200%,他又說不會使用軍事力量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因為他(習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很瘋狂」。

他選前兩度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產業,要求台灣向美國支付「保護費」。

兩位候選人的言論都讓外界質疑美國保衛台灣的決心,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學者、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對BBC表示,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總統必須聆聽民意,美國是否保衛海外國家從來都不是絕對。

「即使在烏克蘭議題上,仍有很多美國人認為我們不應牽涉太多。那美國會保衛台灣嗎?這很難說,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有戰略模糊策略的原因之一。但我確信,(美國針對台海戰爭)即使不出兵,也有相當強大的跨黨派力量會採取行動。」

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
[Getty Images]

1979年由美國國會主導制定的《台灣關係法》,承諾向台灣提供足夠的防衛武器,以抵制任何可能以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拜登政府自2021年上任以來,透過「對外軍事融資」項目(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Program)及其他行政手法,17度對台軍售。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對BBC中文說,台灣對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感到焦慮,擔心影響未來的軍售力度,「因為交易主義的美國總統,可能對台灣更趨向軍購的買賣模式,而非拜登近年的軍事採購加上軍事援助的混和模式」。

他解釋,賀錦麗缺乏拜登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數十年的經驗,也沒有拜登因冷戰歲月形成的鮮明意識形態,她若當選預料將更專注與國内事務,而特朗普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意味著美國將重新定位,在國際義務上更退一步。

儘管如此,宋文笛研判無論是誰當選,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都不高,因為強勢的國際主義美國總統能更好地遏制中國的侵略,而孤立主義的美國總統會讓北京有更大空間。「既然北京能夠更有效地採用非軍事手段加強對台灣的控制,勞民傷財、風險高的軍事手段自然會退為較次選的政策工具。」

學者翁履中也指出,基於中國經濟危機和軍事實力不足,估計未來數年北京不會武力攻台,但台灣將要面對的難題,是如何讓新的美國政府看見台灣的價值,重視台海和平穩定。

「現在兩位候選人都不了解台灣,怎麼樣讓他們知道台灣的價值並不只是晶片,不只是前哨戰?尤其在整個競爭架構中,台灣還有其他合作的功能,不只有美國還有歐盟國家。我要強調的是,短期內台海不會爆發戰爭,但這個短期是取決於美國是不是認為台灣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的偏好

習近平
[Getty Images]

在美國大選前,北京沒有表達出傾向哪一位候選人。

學者翁履中分析指,賀錦麗將延續拜登的政策,對中國政府而言更可預測,北京會有餘力發展其他外交政策;特朗普就很難預測,北京需要準備幾種配套方案,利用上台初期的幾個月儘快試探新政府的貿易、能源戰略等路綫,再調整政策。

「單純以耗費心力來説,北京可能會覺得賀錦麗更簡單,特朗普更困難。可是如果要賭一把,賭在特朗普身上會有大好,也許會大壞。那就要看執政者的個性和心裡的想法——在穩定與大好大壞之間,你會怎麼選?」

中國專家夏偉(Orville Schell)認為,也許理性上賀錦麗更符合北京利益,但在情感上,特朗普的「強人作風」更符合習近平的口味。

「他們知道和拜登打交道是怎麼樣,而賀錦麗也是類似,她很理性、有邏輯,會尋求能保護美國利益的合理政策。但是特朗普,他(習近平)可能會覺得我們是同一種人,也許我能從他身上得到特別的讓步。而在這一方面,他沒有錯。」

2017年4月特朗普與習近平在佛羅里達州莊園會晤
2017年4月特朗普與習近平在佛羅里達州莊園會晤 [AFP]

這種情況的確發生過,比如2018年美國商務部制裁中興通訊,有報道稱習近平致電時任總統特朗普討價還價,最終讓中興繳交巨額罰款後可恢復業務。

但特朗普為人飄忽,其總統任内對習近平的評價,時而好友,時而敵人。2017年他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初次會晤習近平時相談甚歡,但不久後就發動貿易戰。

「特朗普可以前一天和習近平關係很好,後一天就和他翻臉、加關稅。而現在他又在和普京調情,說他們互相理解,可以一夜之間解決烏克蘭的戰爭。」夏偉說。

「他自認為有特殊的、一種專制的能力,可以做一些弱勢和民主政府做不到的事。也許他能做到,但這會是好事還是壞事?是符合美國還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我們也説不準。」

這次大選前夕,特朗普再次展現出與獨裁國家領導人惺惺相惜的感情,形容與習近平「有很好的關係」,認為對方是「出色的人」。

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表示,以習近平與特朗普的交情,「可以肯定的相信,在政治上中國更能接受特朗普當選」,因為拜登總統在當選後從未到過中國,其國務卿與中國的接觸也不成功,相反特朗普到過中國訪問,兩國領導人有接觸和直接溝通。

「顯然對於中國來說,一個有過這種溝通經驗的當選總統,兩國將會更容易進行溝通和談判。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對中國,會採取更友好或是在美國利益上讓步的政策。」

2024年4月5日,中美財長在廣州會面前,一名助理站在兩國國旗旁。
[AFP]

除了外交因素,另一個北京較偏好特朗普的原因,是長遠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分析指,特朗普作風飄忽,其第一任期的表現很不系統化,政策缺乏主軸,這樣對一些長達十年、十五年的大型投資沒有好處。

「短期內可能差別不大,但對於長期的經濟發展,是會損害美國的競爭力。所以北京覺得如果特朗普當選,長期來說中國可能會佔到某些上風。」

拜登政府將中國定性為「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今年8月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也發出嚴厲警告稱,「中國對美國的軍事霸權構成了冷戰以來最嚴重的威脅」。

多名受訪專家都預料大選結束後,美中關係或有一段蜜月期,可重啟某些對話和談判,但很快會回到競爭的主軸。

「現在中國對美國充滿敵意,而美國人呢?許多人都對中國有類似態度——本來不是這樣的,美國過去幾十年努力對華接觸(engagement),並且看到效果,但接觸結束了,我認為很大程度上習近平要為此負責。」美國學者夏偉說。

他表示,習近平上台後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戰狼姿態,導致與西方陣營和周邊國家關係緊張,未來美中關係也將取決於中國領導人的反應。

「我要強調,美中關係不是由美國單獨決定的,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現在是習近平、特朗普、賀錦麗之間的三角關係,選舉後不再是三角,但仍然是習近平與新總統兩方的互動關係,一方的做法決定了另一方如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