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部隊護送」聯演 驗證北約機動戰力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美國與德國23日在科隆─瓦恩(Cologne-Wahn)空軍基地,舉行「部隊護送」聯合演習,想定25萬俄軍集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翼邊境,德國聯邦國防軍須護送1支美軍部隊,經德國轉赴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避免遭反戰人士、敵軍特戰人員之騷擾與威脅,藉此驗證北約跨區增援與機動戰力。

德軍國土防禦司令部主導 總理蕭茲親自視察

美軍《星條旗報》23日報導,美國陸軍第21戰區支援指揮部(21st TSC)模擬甫抵達德國的美軍部隊,並在「德軍國土防禦司令部」(Bundeswehr Homeland Defence Command)護送下,往北約東翼移動;途中必須應對人員遇襲受傷、遭遇化學攻擊等情況。演習前,美德官兵已先確認護送路線,以及沿途可能經過的危險地點等細節。

德軍國土防禦司令部司令博德曼中將表示,過去數十年來,德國與盟邦聚焦國際危機管理,然而因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加上去年烏俄戰爭爆發,讓德國重新關注國土與集體防衛,並為此成立國土防禦司令部,提升防衛效能。德國總理蕭茲也親自視察演習,並以英文演說感謝美軍參與,凸顯對這場美德聯演的重視程度。

去年10月成立國土防禦司令部,總部位於柏林,直接隸屬於德國國防部長,主管德國國內包括支援救災、應對混合戰威脅、派遣德軍赴任務區,以及在國家與集體防禦架構下之領土防禦等任務的指管重責。

「部隊護送」演習源於1983年冷戰時期,美國決定在西德部署「潘興2型」中程飛彈,加上蘇聯推波助瀾,引發西德與西歐各地抗議潮,導致當時美軍飛彈與其他單位,在機動部署過程中,必須仰賴德軍護送,避免民眾抗議與蘇聯特工威脅。

德國空軍特戰「空中機動防護小組」機槍手(左1),在機動車輛上蓄勢待發,等待A400M運輸機打開後艙門;總理蕭茲則親臨視察。(達志影像/美聯社)

德軍協助模擬遭攻擊的美軍傷者,進行醫療後送。 (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