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船變撞船,小心中國符碼戰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林雨蒼

2月14日,海巡署在金門查緝在中國境內都違法的「三無船舶(即無船名、無船舶證書和無船籍港登記)」違法黑船越界進入台灣海域的時候進行驅離,該船隻在逃避查緝時因高速轉彎而翻覆。雖然海巡署立即進行施救,但仍有兩位中國人不幸罹難。金門地檢署第一時間進行調查時,生還者在海巡跟檢方訊問均自承有加速逃逸發生碰撞,但沒感覺船被推撞。但在2名生還者返中國後,卻翻供稱快艇是遭台灣海巡艇撞翻。

中國扭曲成撞船,並再祭「九二共識」箍咒

針對此事,國台辦對此定調為「2.14惡性撞船事件」,要求台灣執法人員及海巡署道歉,並強調只要民進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就可以進行兩岸協商。

剛當上內政委員會召委,長期立場親中的高金素梅在3月4日排案,定調該案為「撞船案」,邀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就「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進行專案報告。「撞船」的這個名詞隨即引發了一波朝野攻防。

事實上,這就是一種「符碼戰」的應用。在社會學的定義中,「符碼」(Code)是文化建構的過程,可以形塑文化觀念或民族認同。在社會爭議中,這些「符碼」還有更多用途。有些精心設計的符碼朗朗上口,但背後的想法與判斷,卻可能會在不知覺的狀況下,入腦、入戶、入人心。中國非常善於營造「符碼」,並利用這些「符碼」,搭配中國官媒的強力放送,搶占輿論高地。

從「六四天安門事件」到「北京政治風波」

知名醫生蔡依橙就曾舉例,我們熟知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中國口中卻是稱為「北京政治風波」。「六四天安門事件」這個詞彙中,主詞是在天安門上抗議的學生,以及之後發生的坦克血腥清場;但在「北京政治風波」中,主詞卻成了中南海的政客,沒有學生、沒有解放軍,而且只是一場「風波」。

面對香港之前的反送中抗議,中國的官媒則是把整場運動抹成了經濟問題,聲稱上街頭的人都是「廢青」,因為對房價的不滿以及在境外勢力煽動下,才上街頭抗議,因此要求這些人不要「搞政治」、「內耗」,才能讓中國政府「搞好經濟」。「廢青」中的「廢」字,暗示了這些人不事生產、成天只想搞事,但事實上很多上街頭抗議的人都是中產階級。透過「廢青」這個詞彙,中國成功的改變了中國境內人民對上街頭的香港民眾的看法。

在之前裴洛西來台的時候,中國政府也發明了一個詞彙來形容裴洛西來訪台灣的行為:「竄訪」。這個詞彙在中國對外的英文新聞稿中,單純翻譯為「訪問」的visit,但唯有「竄訪」一詞充滿著價值判斷。「竄」這個字說明了這個訪問是不恰當的行為,並暗示前往訪問的人不是正派人物。

從柯文哲口中喊出的中國通關密碼「兩岸一家親」也是一樣,這五個字暗示兩岸不是「兩國」,而且是血脈相連的「一家親」,營造了溫馨,卻不提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也是符碼戰的應用。

面對不利的符碼,中國則會透過發明新的詞彙,加上官媒的大力放送來加以卸責。如之前COVID-19發生時,一開始被稱為「武漢肺炎」,但中國隨即發現這個詞彙會導致中國被究責,因此透過中國官媒的強力運作,成功讓「新冠肺炎」這個詞彙成為主流的稱法,也讓中國成功逃離了國際的究責。

這樣的「符碼」也被用於台灣內部近期的許多紛爭。「萊克多巴胺」這個名字實在太長,改稱為「萊豬」、「萊牛」,除了朗朗上口以外,也更容易引發人民對於食安的焦慮。而面對從巴西進口、原本用於彌補台灣雞蛋缺口的雞蛋,則抹成「巴西毒蛋」,直接影響民眾對這些雞蛋的判斷。

裡應外合硬是定調為撞船

回到此次金門海巡執法的事件,在第一時間台灣的調查並未發現該船隻的翻覆是海巡撞擊所致,但到了中國手中,卻成了「惡性撞船」。中國官媒更多次引述台灣的調查,聲稱海巡執法過程中有「碰撞」(但有碰撞不代表最後的翻覆是撞擊所致),國民黨立委也隨即起舞,跟著定調是「撞船」案。明明不是因為撞擊導致的翻覆,卻用「撞船」這個名詞,暗示撞擊是事故發生的原因。如果政府屈服了,讓「撞船」一詞在大眾口中朗朗上口,那麼事件的因果關係將會就此定調。

中國的文字操弄十分細緻。面對中國的操作,我們必須時時小心。這些符碼戰所利用的詞彙並非僅是一個「詞彙」而已,透過朗朗上口的詞彙,符碼背後的價值觀得以長驅直入,入腦、入戶、入人心,進而成功操作社會對立,破壞民眾對民主的信心。我們必須要努力說明,破除這些符碼的操作,同時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陳述好我們的敘事,讓人民能對民主制度產生信心。

作者為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翁曉玲.黃國昌.民主倒退

放寬中配入籍是第一道潘朵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