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藥一大把吞 當心交互作用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但通常多合併其他慢性病,面對花花綠綠的藥物,總是不知道該怎麼吃,影響疾病控制。圖為藥師對長者說明用藥情形。(鄧博仁攝)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但通常多合併其他慢性病,面對花花綠綠的藥物,總是不知道該怎麼吃,影響疾病控制。圖為藥師對長者說明用藥情形。(鄧博仁攝)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指出,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見慢性病,未來只會越來越多,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而這些老年人常合併有其他慢性病,最常遇到的狀況是用藥問題,面對花花綠綠的藥物,總是不知道該怎麼吃,影響了疾病的控制。

門診中一名糖尿病年長病患,由於本身也有其他慢性病,一天吃藥多達26種藥物,每天光用藥就得耗去不少時間,總令他眼花撩亂,所幸他是醫院VIP,有專人打理,才能順利用藥。蔡世澤說,這是有VIP特殊待遇的人才能完成的事,一般人怎麼搞得清楚?許多人都是一把藥物抓起來就吞,也不清楚有什麼交互作用。

面對長者有多重慢性病,每天要吃的藥林林總總,藥師沈采穎提醒,心血管疾病用藥不能與NSAIDs類藥物(消炎止痛藥)合吃,有長者因此水腫,一個月胖了好幾公斤。而抗血栓藥物,也不能與PPI類藥物(胃藥)合吃,否則將影響抗血栓藥物吸收,增加中風風險,也會影響胃的pH值,導致細菌感染。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亦可能因忘記自己有沒有吃藥,影響血壓、血糖的控制。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家庭藥師」。沈采穎說,多重慢性病的長者,常在多科別看診、領藥,但在日本,政府都希望民眾固定在同一家藥局領藥,目的是讓家庭藥師把關,避免交互作用、重複用藥,建議長者就醫時,可請醫院將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釋出,在社區藥局領取,不僅不用排隊久候,也可避免醫院因病患太多、藥事人員不足而給錯藥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的包藥服務已行之有年,沈采穎表示,新加坡民眾每月負擔約新台幣150元,社區藥局就有藥師依早、中、晚的用藥時間,幫民眾分藥包,台灣明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獨居長者、失智者將越來越多,呼籲政府可比照新加坡,推動這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