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狗親密接觸 11歲女童與媽媽罹罕見犬巴斯德菌

BAP 培養48小時發現「犬巴斯德菌」。(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BAP 培養48小時發現「犬巴斯德菌」。(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一名11歲彭小妹與可愛小狗玩耍,小狗熱情地舔彭小妹的臉頰、身體,沒想到彭小妹晚上突然高燒不退到39.7°C,出現咳嗽、流鼻涕、頻尿。就醫檢驗,彭小妹除確診COVID-19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及左側篩竇鼻竇炎之外,安排尿液檢查發現有泌尿道感染,這才揪出感染「犬巴斯德菌」,而且不只彭小妹,連媽媽也感染犬巴斯德菌及泌尿道感染,一同接受抗生素治療10天,才終於康復出院。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暨小兒科賴永清醫師指出,彭小妹的尿液混濁有異味,檢驗出亞硝酸鹽陽性,代表有泌尿道感染,結晶體有三磷酸鹽及細菌,隨後尿液培養3日,發現感染「犬巴斯德菌」,由於彭小妹的媽媽也有氣喘發作,也接受尿液檢查,同樣培養出犬巴斯德菌,醫師一問才發現這對母女近期都有犬隻接觸史。感染犬巴斯德菌高危險群多為免疫功能低下者,雖然彭小妹與媽媽並無免疫功能不全,屬於機會感染。感染犬巴斯德菌同時會有泌尿道感染,常見有發燒、頻尿、排尿灼熱、排尿疼痛等症狀,如果都沒有接受治療,恐會引起腎盂腎炎,嚴重會導致敗血症及死亡。

巴斯德菌屬包括多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溶血性巴斯德桿菌(Pasteurella haemolytica),犬巴斯德菌(Pasteurella canis)及侵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等等,為人畜共通傳染的病原體,較常見多殺巴斯德菌,反而犬巴斯德菌較少見。犬巴斯德菌主要寄生在貓狗禽類、嚙齒動物的口腔齒齦部、鼻咽呼吸道及腸胃道,臨床上較少發現傳播給人類,但人類會感染通常是因為被動物抓傷、咬傷或親密接觸,引起傷口或軟組織感染。

台灣飼養寵物的風氣日漸提升,相對動物病原性傳染給人類的機率也大幅提升,賴永清醫師建議,如果是免疫力不全者要特別小心,如:兒童、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肺炎或腎臟疾病等族群,避免跟寵物過度接觸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應當加以考慮。(張文祿報導)

犬巴斯德菌主要寄生在貓狗禽類、嚙齒動物,被動物抓傷、咬傷或親密接觸,容易引起傷口或軟組織感染。(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犬巴斯德菌主要寄生在貓狗禽類、嚙齒動物,被動物抓傷、咬傷或親密接觸,容易引起傷口或軟組織感染。(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