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下背痛、解尿不順逾半年 竟是「攝護腺癌」骨頭轉移!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68歲的男性因下背疼痛就醫,例行檢查的抽血發現了慢性腎臟功能惡化,經病史詢問後發現,病人已有半年解尿有不順的情況,後續安排了腰椎X光片檢查發現骨頭出現多處侵蝕病灶,抽血檢查發現攝護腺特定抗原有過高的情況,經過攝護腺穿刺檢查證實罹患攝護腺癌合併骨頭轉移。

常見骨頭疼痛問題就醫 意外發現潛藏巨大惡魔

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冠宇表示,骨頭是僅次於肝臟、肺臟之外,第三個癌症轉移常見的地方,當腫瘤細胞侵犯了骨骼,會與成骨細胞、蝕骨細胞和骨質產生複雜的反應。在X光或電腦斷層報告上面,可能會看到侵蝕性或是增生性的病灶;在血液生化檢查方面可能會發生血鈣升高,鹼性磷酸酶上升等狀況,骨轉移造成的副作用如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甚至因高血鈣引發意識改變,這些都會大大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機能。

治療多元化 常見手術處理、放射線療法

現今針對腫瘤細胞骨頭轉移,已有多種治療方式,第一種是「手術處理」:對於已經造成骨質大量的損壞且部位是在會影響身體活動的長骨,可以針對患處進行預防性的骨科手術固定;但若骨轉移在人體的中軸脊椎骨並造成脊椎的壓迫,則可能有安排緊急手術減壓的必要性。

第二種是「放射線療法」:針對骨轉移的地方,使用輻射線來殺死局部的癌細胞,可以減低局部的疼痛感,也能緩解骨頭對脊椎的壓迫。放射線療法也常常在手術結束後安排進行,能夠使局部的癌細胞數量減少。

藥物治療 須留意併發症與副作用

第三種是「骨骼藥物處置」:隨著藥物的進展,目前已有兩種類的藥物可以控制腫瘤細胞造成骨質損害。一類為「雙磷酸鹽」,另一類為「單株抗體(Denosumab)」。此兩種藥物能夠降低癌症細胞對骨質的吸收作用,幫助骨質的回復和強化作用,而這兩種藥物多為注射劑型,患者只需一個月到醫院接受一次門診治療即可。然而使用此兩種藥物仍須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據研究統計,會有少數約4%的病人長期使用後發生下顎骨壞死。此併發症發生的機會與口腔骨骼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因此使用藥物前會安排口腔健康檢查,如有拔牙需求也需要暫時將藥物停止使用一段時間。另外,有少數病人會發生低血鈣的症狀,患者可能會有局部肌肉抽筋或是嘴角麻木感等徵狀,如有此狀況發生,治療期間可多加攝取維生素D和鈣片補充來降低副作用產生的機會。

最後一種是「支持性療法」:支持性療法為使用適量止痛藥減少疼痛,或進行適當的運動來增強骨質。

骨頭疼痛容易被忽視 應留意警訊及時就醫

陳冠宇提醒,骨頭疼痛為臨床上容易忽視之症狀,產生併發症後容易對身體造成長久傷害,民眾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多一分關心及警覺,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若發現有持續且不明原因的骨頭疼痛,最好儘早就醫處理,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攝護腺癌手術無效「癌指數狂飆」! 「融合攝護腺切片」提升確診率  

70歲翁PSA偏高疑似攝護腺癌卻找不到病灶 靠1檢查才發現深處腫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9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